文化创意+科技手段 使乡村旅游“活”起来
推行“三业一体” 促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推动育种领域科企合作 让“中国粮”用“中国种”
多措并举推动 我国种业“走出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安农大常务副校长马传喜:
推动育种领域科企合作 让“中国粮”用“中国种”

记者 于彩丽
 

星报讯 “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种业科研队伍,有7000多家种子企业,但我们却有很多的行业发展受限于优良品种的缺乏,还有很多的本土生物种质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很多的技术在国际上受制于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尤其关注种业创新,他建议加大高校、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强化政府扶持鼓励,畅通种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良种技术发展,让更多“中国粮”用“中国种”,保障粮食安全。

马传喜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的分析把这些问题归结于长期的财政投入不足和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缺乏。在他看来,上述原因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因为种业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

为此,马传喜建议, 调动种业企业投入育种研发的积极性,加快种业内部的并购与重组,促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或复合型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专业技术公司,推动种子产业竞争由控制种子生产向新品种研发、再向构建育种技术专利或种质资源优势方向转变。”同时,还要优化育种技术应用和新品种经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马传喜还表示,要进一步激发科企合作的潜力。在他看来,目前,育种领域科企合作多停留在联合申报项目、申请平台共建资金等方面,合作层次较低、交叉融入不够。“应支持鼓励双方开展实质性的育种科研合作,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允许育种科研机构参股种业公司或合办专业性研究院,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并购科研院所育种研究机构或应用性研究中心。鼓励种业企业和社会资本资助高等学校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育种前沿技术研究和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创新型种业企业或科创板上市企业,推动育种应用技术市场化和快速的升级迭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