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7天,除去路上奔波的时间,也没几天好好与家人团聚、走亲访友。”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在苏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春节、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假期延长,不仅能平缓交通压力,拉动内需,更能彰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3月6日《现代快报》)
综合来看,不少全国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延长放假时间”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假期上,一个是建议将春节假期改成10天,一个是建议将清明假期改成5天。
“延长假期”对老百姓有不少好处,大家岂能不欢喜?事实上,从一些网民的跟帖来看,举双手欢迎的有之,反对的也不少。为何会出现“有人欢喜有人忧”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群体?
这里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一下“反对的声音”。赞成“延长假期”的群体多是公职单位的工作人员,假期延长对于他们当然是件好事,放假了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
反对“延长假期”的都是企业工人,因为“延长假期”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会减少。对于“多劳多得”的他们来说,多放一天假,就意味着少了一天工资。因此,假期越多工资收入就会越少。不是他们不需要“多点假期”,而是他们不想“降低收入”。
综合来看,反对“假期延长”并非是“假期太多”了。事实上,传统的7天春节假期确实“不够用”。“春节7天假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尤其短暂,来回路上有的人就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甚至赶不上和家人吃年夜饭。假期快结束时,要提前一天赶回工作地,与亲人团聚的温情还未捂热就要分离,这也成为每年最催泪的时刻。延长春节假期当然是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何破解“假期不够用”和“不想收入低”的矛盾,还需要多想办法,多些举措。
还有不少关于“延长假期”的建议,都说到了“拉动消费”。其实,拉动内需也罢,刺激消费也罢,关键在于“手里有多少钱”,而不完全在于“手里有多少假”。放假时间再长,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也不可能拉动消费,因此提升消费能力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