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忌口?怎么忌? 季节不同忌口有重点
初春, 防感冒,这样吃!
3上一篇 2022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乍暖还寒,一不小心就感冒
初春, 防感冒,这样吃!

■ 蔡富根/整理
 

时值初春,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加之空气潮湿,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感冒。这几天,小编不少同事都嗓音沙哑或鼻子不通,浑身不得劲。早春时节该如何防感冒呢?感冒了该如何调整饮食呢?本期健康周刊就这一话题集纳了专家的意见,专家们强调,春季应顺应季节规律来调养身体,他们介绍了三款春季食疗方,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帮助。     

应对感冒,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开泄”,故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尤以婴幼儿、年老体弱者为主。

春季气温回升,并伴有多风,因此,春季感冒多为风邪感冒。

怎样预防感冒?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邓聪表示,春季应顺应季节规律来调养身体,为有助于春阳升发,起居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适当晚睡早起,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身体,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季肝木生发条达之气,从而强健身体。

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润养肝脏,调和气血。“肝者,通于春气”,在春天要少发脾气,多微笑,保持愉悦的情绪、乐观的心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伤及肝气,导致肝气抑郁,甚则伤肝。

春季天气渐暖,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上升较快。寒从脚下起,乍暖还寒时,还是捂着点好,衣物增减有度,穿衣适宜下厚上薄。要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邓聪表示,在饮食上,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有利于调护阳气,如葱、韭菜、香菜、薄荷、豆芽、荠菜、花生、枸杞子等。应遵从“省酸增甘”的原则,少食酸味食品,多吃一些甘味食物以培补脾土,如春笋、芦笋、大枣、薏苡仁、山药、扁豆、茯苓等。同时注意少吃辛辣上火之品、少饮酒,也不宜食用辛温之物,如参类、鹿茸、羊肉等,以免助热生火。少吃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推荐三款春季防感冒食疗方

邓聪介绍,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养生之道,中医一直强调以食治病,认为“药食同源”,同时,食疗应“顺应天时”配合不同的季节来调养。以下三款食疗方,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帮助,若已患上感冒,亦可作为饮食治疗,有助于消除病症。

1.芫荽咸榄鱼片汤

材料:芫荽1两,咸橄榄10个,鲩鱼肉4两。

方法: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和咸橄榄,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芫荽和鲩鱼肉片,继续用中火煲三十分钟左右,不需加盐即可饮用。

功用:平时饮用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如果患上感冒或者流行性感冒,发热、头痛、咽喉不适,可以作为食疗。

2.黄皮叶滚肉片汤

材料:黄皮叶2两(新鲜更佳),瘦肉6两,蜜枣3枚。

方法: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全部材料,继续用中火煲一个小时左右,加盐即可饮用。

功用:平时佐膳可预防流行性感冒,有开胃消滞、理胃气功效。如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痰多,或由于胃肠气滞、食滞之后引起脘腹疼痛、胃气上逆,可以作为食疗。

3.芥菜葱白炖肺汤

材料:芥菜1斤,葱白4条,肺片1斤,生姜1片。

方法:先将肺片放入滚水中煮五分钟,捞起备用。瓦煲内放入生姜片和清水适量,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芥菜、肺片,继续用中火煲两个小时左右,加入葱白,稍滚片刻,加盐即可饮用。

功用:平时饮用可以防止因烟酒过多、睡眠不足等导致的燥热、口干、咳嗽痰多或咳痰有血丝等症状出现。如果感冒头痛、无汗、周身骨节疼痛、声音沙哑、咳嗽痰多,则可用作食疗。

感冒后饮食宜清淡,这些食物不宜吃

感冒后需不需要忌口?邓聪表示,感冒后饮食宜清淡,以下食物不宜食用:

1.甜食:无论是高糖水果还是甜品点心,在感冒期间都要禁食。甜食不但会增加痰的黏度和量,还会导致腹胀,抑制食欲。

2.生冷、冰冻、肥腻食物: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

3.辛辣食物: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会让脆弱的肠胃功能更加紊乱,甚至引发恶心、呕吐等,也会加重咽痛、声沙、口干等不适。

4.鱼腥发物:这类食物容易让感冒病情加重,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注意忌食海鲜等。

5.粗纤维食物:感冒期间人的胃动力较弱,所以尽量避免食用粗纤维食物,否则会增加肠胃负担。

6.咖啡和茶: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适,也容易和感冒药起反作用。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