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力争年底试通水通航
40年坚守生产一线 了解职工所想和企业所需
3上一篇 2022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
40年坚守生产一线 了解职工所想和企业所需

记者 于彩丽
 

星报讯 如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关心的话题,40年来坚守生产一线,他在调研中了解职工所想和企业所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许启金将继续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四十年来,许启金一直坚守一线,高质量完成1000多项高压带电作业,累计消除3000多处输电线路隐患。去年全国两会后,许启金参加了安徽省政协总工会界别赴安徽阜阳技师学院、阜阳供电公司的实地调研,了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的校企合作已经起步,模式和制度在逐步完善。”许启金说,“不过,制造业产教融合的推进还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例如,企业车间里普遍都用上了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在一些开设了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教学设备还很老旧,这阻滞了学生的学习实效。”

为了深入了解校企合作情况,许启金专门调研了安徽师范学院、安徽省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宿州市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等院校和企业。每当了解到好的合作模式,他都会详细记录下来。

许启金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凭借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的责、权、利还不明确,产教融合激励政策未落实到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课程内容、实训设备等方面普遍滞后于企业已有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水平;行业企业办学投入意愿尚不强,投入能力仍不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能靠‘等上门’。”许启金说,很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并不紧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合作“走走停停”,影响了技能人才的前期培养。“我将把我在基层了解的民声和建议,写进我的提案里,带到两会上,认真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为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言献策。”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