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双减”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向纵深突破,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 据《光明日报》
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作业一直都是减负话题的核心关注点,为巩固“双减”效果,2022年度教育部对如何布置作业提出更高要求。
“要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实际上,“双减”实施以来,如何高质量、灵活地布置作业,早已成为学校着力研究的方向。
作业压总量、控时间只是表面,如何实现高质量、有效果才是关键。因此,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成为必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业设计可以视为撬动“双减”向纵深突破的第一个支点。
吕玉刚说:“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突破,都是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引入第三方跟踪评价效果质量
负担减轻了,但是万一学生没学会怎么办?这是广大家长面对“双减”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各地各校‘双减’落实情况,教育部也将委托第三方开展独立调查,进行跟踪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说。
引入第三方评价,同时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取得突破。这些,都是2022年基础教育领域重点工作,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仍然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能力。
“减负是治标,目的是提质,促进基础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朱东斌说,“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方面,首先应将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要求教师精准分析教情学情,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日常作业、期末考试、学业质量监测等途径,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辅导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六种能力’,包括教师育德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课后服务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此外,教育部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并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今年教育部将专门召开一次推进中考命题工作的会议,对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进行重点部署。要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切实发挥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去年这一年,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对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我们要切实发挥好这三个指南的引领作用,构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吕玉刚说。
家校沟通有力推动“双减”
“学校在开学后,要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全面介绍去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成效和情况,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情况。”吕玉刚说。
“双减”推进以来,家校沟通话题被提及的次数明显增多。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家校之间的沟通多数是“家长反映情况,老师布置任务”,缺乏对共同育人深入的探讨和设计。高等师范教育中也缺少家校共育、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面对“双减”,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敢减,或者不想减。就觉得学校不让报班,不明白“双减”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也不清楚自己应在“双减”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因此,“积极开展家校沟通”成为“双减”向纵深突破的另一个重点。
实际上,“双减”效果比较好的学校,家校沟通也是相对比较深入的。吕玉刚说:“经过2021年秋季学期的工作,教育观念发生了积极转变。广大家长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我们要积极听取家长对本学期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家校协同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做好‘双减’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