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乡脉流长
梦回老屋
下一篇4 2022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过年

■ 安徽蚌埠 韩莉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记忆中的童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过年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混点压岁钱偷偷的一毛一毛地攒起来买点橡皮筋、小沙包等小私货。皖北的农村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货了,杀猪、买年画,富裕点的家庭还会给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新衣服。我对年最初的渴望便是能解解馋,记得那时离过年还很远的时候,坐在教室里饥肠辘辘的我便憧憬着过年能吃上母亲蒸的馒头和奶奶亲手熬制的红芋糖,那种满足感至今都记忆犹新,也给我的童年带来无比的幸福。

母亲是操持全家的一把好手,进入二十三小年就安排着全家总动员起来,清洗床单晒被褥,房前屋后打扫卫生,大人小孩挨个洗澡,家乡的风俗是一定要干干净净迎新年的。老家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也是我年的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整天的时间母亲系着围裙和面、揉面、剁馅,哥哥们负责劈柴、烧锅,幼小的我则是在大人们忙碌地身影下和妹妹跳着皮筋,无忧无虑的玩耍着等待着早点吃上香喷喷的大馒头,当噼里啪啦的火苗声将一个个大白馒头送至我眼前的时候,好香啊,那种食物的满足感现在再也体会不到了。

红芋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也算是奢侈品了,年二十九这天我们家惯例是要熬红芋糖的,这可是奶奶的拿手绝活,一生勤劳手巧的奶奶一大早就将洗好的红芋去皮放在锅里大火煮,身材娇小的她熟练地将芽好的麦芽和红芋糊搅拌一起然后过滤,滤下的粘稠的水舀到撒好的干面粉处冷却后便制作成了红芋糖,脆甜可口,回味悠长,那可是奶奶特有的味道,如今红芋糖我很多年都没见到了,但至今想来那甘甜的味道仿佛还在唇齿之间。

大年三十则是我家最热闹的,村子里很多人家一早就将准备好的红纸送到我家请我的父亲给他们写春联,父亲是村子里的小学老师,在当地算是有些文化的人,书法虽不算太好,但为村民们写春联倒是还行的,每年的三十早上,我家门前都挤满了人,母亲用茶水瓜子招呼着客人,父亲不停歇地低头写字,我则在旁边打着下手,帮着父亲叠纸倒墨,偶尔的也涂鸦两笔,歪扭的“福”字被母亲贴到鸡圈鸭圈上,祝福着我家鸡鸭鹅们都能茁壮成长,那个喜庆的场景至今都挥之不去。

三十的年饭在我们农村基本上都安排在中午,村子里这一天一改往日的安静,哥哥们早早的准备好鞭炮只等年饭端至桌上的时候父亲一声令下,便点燃鞭炮,震耳的鞭炮声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将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希望它能驱赶走年兽,来年五谷丰登!年三十晚的饺子则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也是后来根植于我血液里的最爱,那时候吃饺子大人们喜欢将一枚硬币包在饺子里,谁要是吃到就预示着来年能当家。

大年初一是不允许睡懒觉的,睡梦中的我们总是被父亲早早的叫起,穿戴整齐之后全家一起开大门放鞭炮迎新年,迎接过来拜年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大家互送着祝福,传递着温情,期盼着来年美好幸福。“年初二,回娘家,父母脸上笑开花”,每年的这天父母总是早早准备好一桌子饭菜迎接回家的姐姐姐夫,姐姐嫁在邻村,天生聪慧,在家排行老大,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小小年纪的她主动为父母分担了很多的生活重担,长大后陆续工作的我们也总是在生活上给予姐姐更多的资助用以报答她无私的付出。

年初五六拜年串门渐渐少了起来,孩子们陆续收起了玩心开始写起了作业,大人们也开始盘算着买些化肥农具等春耕的必备品,年渐行渐远,村子里又恢复了平静。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