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编撰的教辅书”,何以“毁”人不倦?
女性就业“隐性歧视”,亟须依法“刚性治理”
勇敢一点,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好
保持快乐的秘诀:不恼、不争
纵容恶意投诉不是优质服务
下一篇4 202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初中生编撰的教辅书”,何以“毁”人不倦?

■ 郭元鹏
“毁”人不倦 王恒/漫画
 

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却成立教育团队编起《课堂笔记》系列教辅图书售卖,销售84万余册,非法经营额达1000余万元。11月23日,浙江省诸暨市检察院对主犯蔡某等4人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12月21日《检察日报》)

蔡某是一名初中毕业生,是位电商,经营着一家香榧店,由于生意不温不火,他一直关注着各类信息,寻找其他商机。后来,他发现教辅用书十分火热,就有了做教辅用书生意的想法。于是,他组建了一支“教辅用书编撰团队”,开始编撰《课堂笔记》系列图书。

可笑的是,只有初中学历的蔡某组织的“编撰团队”也都和他差不多,没有什么水平可言。一帮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的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了。这样的人如何编撰教辅用书?当然,依靠自己创作显然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的做法是在网络上收集各种资料,所谓的“课堂笔记”都是东拼西凑的内容,然后自己再加工修改组合在一起,设计一些好看的书籍封面。

试想,这些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课堂笔记”岂不是低劣到家?这样的书籍被孩子使用了,岂不是“毁”人不倦?专业部门编撰的此类书籍还经常出现知识混乱、常识错误,“草台班子”编撰的“教辅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查处“草台班子编撰教辅书籍”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斩断“劣质书籍”危害孩子的利益链?值得追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其一,低劣的教辅内容是谁出版的?是谁印刷的?其二,为何能在公开的书店和网络上进行销售?其三,为何还能进入到学校和家庭?

没有学历证书、没有教师资格、没有教学背景,却成立教育团队编起《课堂笔记》系列教辅图书售卖,销售84万余册,非法经营额达1000余万元。这一案件应该引起警觉,这需要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印刷企业、网络管理齐心协力重拳出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