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政府网站12月2日消息,昆明市西山区民政局近期答复政协西山区第九届五次会议王雷委员《关于将春雨路名称统一为滇缅大道的建议》称,不建议再对春雨路进行更名,春雨路寓意该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诞生,站在历史的今天,春雨不仅仅是指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那些建设、保障这条抗战国际大通道畅通的海外华侨以及远征军,他们不也是春雨吗?没有他们的牺牲精神,哪里有今天的平安喜乐?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西山区民政局拒绝了政协委员的建议,不将春雨路改为滇缅大道。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改名热潮,从城市到街道,都难免俗。改名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知名度更高,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有更厚重的文化历史,有更高的品牌价值,等等。王雷委员的建议,大抵也是如此。
在更名上,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应该更多。把街道的发展、地方的腾飞,寄托在一个名字上,显然让其不堪重负。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必须更名,其他可改可不改的,不要更改。”换言之,今天的大多数更名,都属于可改可不改的,理应不要更改。
地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指向性,即人们谈起一个地名,即能明白其所指向。要遵循地名的这一重要特征,就要尽量避免重名,避免同音和近音,保持其特定性。“滇缅大道”虽然更响亮,但在昆明市五华区已将西站至岷山段命名为“滇缅大道”的情况下,再进行这样的命名,显然是不适宜的。
在今天,更名并不是简单的更改一个名字,对于居住在路两边的居民来说,将面临更换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门牌等等一系列繁琐手续。春雨路户籍人口由三个派出所负责管理,接近上万人,更名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更名的冲动容易有,不更名的坚守更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