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不知不觉,又到了品尝月饼的中秋佳节。
在我心里,中秋的月饼一直都是行走的。童年的记忆里,我家从来没有买过月饼,每年中秋,都是母亲自己打些月饼,然后用一张土纸,卷起十六只月饼,外面再压一张红色油纸,中间用莞草上下左右十字交叉捆绑,就成了孝敬外婆的礼物。
中秋送月饼是我记事以来就有的规矩,母亲说这是代代传下来的,就是家里再穷,小辈也一定要孝敬老人。外婆家离我们村不远,当一轮红日刚刚跃出地平线,我就站在了外婆家的院子里。那只老黄狗似乎闻到了月饼的香气,带着铁链子在大门后面前窜后跳,两只大鹅也伸长脖子嘎嘎吱吱地撵着我跑,我一手把月饼举得高高的,一手掀开门帘就跳到了外婆家的土炕上。可是,月饼还在继续行走,因为当我把一包带有余温的月饼送到外婆手上时,她会踮着小脚把月饼再一个个地送出去,于是,她的邻居、儿孙,还有村里的孤寡老人都能品尝到母亲做的手工月饼。
长大后去省城读书,一到中秋,母亲的月饼要行走六百多公里路才能到达我的手上,它要跟随父亲翻三座大山,挤两次火车,坐一次公交,经过一路颠簸,等到了我的手里,有时就变了一包碎末。但即使一包碎末,我都是那么地想见到它,当父亲伸出那双粗糙的手把它递给我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常常是一边流泪,一边连纸张的碎末都舔得干干净净,有时就连包裹月饼的土纸都恨不得吃到肚子里去,因为那里面渗透着亲人的味道,这味道将支撑我从故乡到他乡,从白天到黑夜。
毕业后,当我背着行囊走到更远的地方时,行走的月饼就一天天地变成了我的乡愁。后来,我开始学做月饼。我打电话向母亲要来了配方,然后学着她打包的样子,把自己做的月饼一包包地寄给了故乡的亲人。每当看着这一包包即将行走的月饼,我的心里总会流淌一股暖流,因为这些月饼是带着爱而行走的,它和当年母亲的月饼一样,不仅是一种美味,还是一种牵挂,一种延续着亲人的关爱,一种寄托思念与祝福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