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手机像一把双刃剑,在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过度使用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问题。网上衍生出的新名词“手机病”,指的就是由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肢体、视力的损害以及对大脑和心理的不良影响。(8月22日《光明日报》)
由于手机的用途极为广泛,高度渗透于工作与生活之中,几乎成了人们的外部“器官”。调查显示,74%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手机不离手,随时随地会玩手机,80%的参与者表示手机给自己带来了健康问题。而现代人患上了“手机病”,既有外在因素,譬如APP中的内容诱惑,也有内在因素,如自制力差、健康意识不强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和APP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生活,改变了社会形态,使得用户无法长时间远离手机,甚至深深困入其中。很多网友认为已经被手机“绑架”了,有时候忘带手机,就各种不方便,诸如工作断线,不能支付购物,无法扫码乘车,联系不到人等,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拿到手机后才安心。
显然,即便用户被手机高度“绑架”,也不在“断舍离”的范围之内,仍然迫于工作与生活所需,要继续深度使用手机。不过,使用手机时间过长,也给用户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视力下降、晚睡、精神健康出现问题、颈椎腰椎受损等。可见,手机是智能化时代的工具,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关键是要养成好习惯,学会合理利用手机,善用APP,规划好时间,不要过度沉迷其中,避免过犹不及,给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一句话,手机虽是好东西,但不能过度使用,也不能养成坏习惯。用户在使用手机时,要做到定时、定量,比如玩20分钟后就休息下眼睛,还应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学会随时放下手机,多运动,积极参与线下活动,保持正常社交关系等。如此,将手机真正当成工具来用,不过度依赖手机,也就不会沉迷于虚拟社会,减少对身体健康的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