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合肥 李学军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王士禛占有一席之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清康熙年间,王士禛“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成为诗坛无可置疑的一代宗师。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先后任扬州推官,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一生著作甚多,刊行于世的约有36种,二百多卷。王渔洋以其“神韵论”及“神韵诗”名噪一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51岁的王士禛奉命出使广东,祭告南海。往返均取道皖江区域,途经多地,行吟不绝。所作诗篇,每每于不经意间,闪现出神韵之美。
在《自沙河至唐婆岭即事》中,王士禛写道:
皖公山色望迢遥,皖水清冷不上潮。
青笠红衫风雪里,一林枫桕马萧萧。
皖公山,又名潜山、天柱山。皖水,是皖河的古称。远山空濛,河水清冽,枫丹桕赤,马嘶风啸。诗人身着一身红裳,迎风冒雪,雅兴不减。王士禛的纪游诗,往往融山水之情于生命之旅。其《龙山晚渡》诗云:
雪满龙山望五湖,渔舟沙步晚招呼。
凭谁唤起维摩诘,重写寒江雪渡图。
此处的“维摩诘”,是指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王士禛的这首诗中,我们分明观赏到一幅雪中待渡的文人画。
处处溪山好,倪黄画亦难。
雪云数峰白,枫桕万林丹。
髙下松毛积,凄清石溜寒。
天心爱羁旅,岩壑饱经看。
倪黄,指元代画家倪瓒、黄公望,以山水画见长。在这首《潜山道中雪》中,王士禛描绘了雪中景致。峰白林丹,松高石寒。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王士禛北返回京。在行程之中,沿八百里皖江顺流而下,直抵金陵。小孤山,又名“小姑山”,位于宿松县城东南的长江之中。孤峰独峙,气势险峻。山上启秀寺内供奉有天妃圣母“小姑娘娘”。途经此地,王士禛作有《小孤山守风》:
已过落星石,前临大雷岸。
水宿淹期程,日暮中流半。
紞紞戍鼓鸣,萧萧水禽散。
愁对小姑祠,灵风送波澜。
守风,意为等待适合行船的风势。落星石,又名落星墩,是一座小石岛,位于江西星子县(今庐山市)城南鄱阳湖上水边,相传为坠星所化。大雷岸,也叫雷池,在望江县。紞紞,击鼓之声。诗中描写了小孤山的地理位置和眼前的江景,流露出作者因等候启航而引发的淡淡愁思。船过古铜都铜陵,王士禛写下了《晓望铜官山》:
空江寒月落,坐失九华峰。
回头望秋浦,何处九芙蓉。
晓日铜官上,洩云连五松。
碧鸡好毛羽,安得一相从。
浩寂的江面,清冷的月色。回望行程,九华山、秋浦河已经远去。王士禛若有所失,有些惆怅。日出之时,云蒸霞蔚,铜官山和五松山犹如神物,令人心驰神往,诗人的心情随之变得开朗起来。古镇三山,临近芜湖,曾是一处客商云集、生意兴隆的江边码头。旅途之中,怀古咏史成为王士禛行吟的重要题材。在这类诗作里,可以感受到那种清疏寥落的意境,深邃而超然的怅惘,以及诗人对于人生悲凉的体悟。
在《太白祠》中,王士禛诗怀唐代大诗人李白和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
白也祠堂在,前临牛渚矶。
风流映江左,山水尚清晖。
小谢东田近,开元旧事非。
姑溪好风日,游子亦忘归。
牛渚矶,又名采石矶,相传,李白在此醉后泛舟,跳江捉月,骑鲸升天而去。《游东田》则是谢朓的名作之一。王士禛的这首诗思接千载,追昔抚今,意趣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