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吃公函”成为“四风”问题新变种
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担忧
每一秒都无法重来 请好好珍惜你能把握的现在
有一种自律,叫熟不逾矩
零散疫情再敲警钟,疫情防控绝不能松
下一篇4 2021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让“吃公函”成为“四风”问题新变种

■ 张 涛
公款吃喝新招 王恒/漫画
 

7月27日公布的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共查处违规吃喝问题4590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033人。“‘吃公函’是当前隐形变异‘四风’新形式,它将违规吃喝费用隐蔽处理,以看似合规形式掩盖违规问题,需引起高度警惕,露头就打、从严执纪。”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说。(7月2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无函不接待、不报销”,是公务接待中的硬杠杠。2013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但在现实中,少数人对这一规定动起了歪脑筋,公然将“吃公函”作为违规吃喝的挡箭牌。一种伎俩是“一函多餐”。有些单位把接待函当作吃喝通行证,一张公函就吃了好几顿。而这些超支的餐费又挂到其他正常的接待函下,化整为零隐入公账。另一种是“虚假公函”。所谓的公务接待其实并不存在,名单上的人员根本没来,只是向兄弟单位要来一张空白公函,虚构事由完善手续后,就堂而皇之地将违规吃喝费用报销。

“吃公函”成为“四风”问题新变种,折射出部分基层单位公务接待制度存在漏洞。在一些地方,公函都是各单位自制自发,难免存在虚开、滥开、乱开行为。有的单位之间常常互换空白公函,需要时自由填写报销。“吃公函”消弭了公务接待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造成国家财政的流失,更极大损害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队伍形象,必须坚决予以遏制。

要杜绝“吃公函”现象,首先,必须规范公务接待,完善公函管理,堵塞制度漏洞。留底备查,可以让一些单位之间交流过于频繁、陪餐人员过多等不合理问题浮出水面,成为顺藤摸瓜立案调查的重要线索。

其次要用好大数据,形成印证公务接待的闭环。各级纪委监委不妨用好“大数据”技术,核实公函接待的真实性、合理性。这样一来,虚假公函、虚构人员等违规问题自然会现出原形,不攻自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