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快递小哥手中拿到《火种》,一下子为书籍装帧之美所吸引。我最初的感觉是宏大的,就如同站在历史现场,感同身受地还原当年的场景;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光辉道路。书名采用毛泽东手书体,就如同透过蓝天红日,你会感受到燎原之势革命“火种”的力量。
这部洋洋40万字的新著,作者倾其全力抓住了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它纵向百年,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轴心,横向囊括了张之洞的君主立宪、五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废科举办新学、小站练兵等新政。于是,就有了刺客与暗杀,连续的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家和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这一切使爱国人士极为焦虑和悲愤。革命党人纷纷奋起,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彻底推翻清王朝,才能救中国。然而,由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内部纷争不断,龃龉和内斗消耗了革命斗志,加之反革命“排满”、主张立宪保皇等立场,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终使共和梦碎,革命成果旁落。
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爱国的志士仁人又开始了新的道路探索和寻找,这给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有限的宽松环境。于是就有了一批新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出版,预示一个新文化时代的来临。陈独秀以文会友,结识了包括党的奠基人之一李大钊在内的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
《新青年》展开的反封建斗争,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也成为反封建的斗士,人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们认为,要改变中国的黑暗、落后的面貌,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思想,就是“主义”。于是,就有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专著在《新青年》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标志,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受李大钊、陈独秀等影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最著名的《民众的大联合》,充分表达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两条道路,鼓励广大穷苦民众也行动起来,掀起一场人民的革命,这篇文章显示了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魄力”。 受到革命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的影响,毛泽东终于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最后选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带领工农大众发动武装斗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事实证明,以北大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高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初读《火种》,有些许急躁,自然的,便觉得文字很清淡,直至细细品读,蓦然,依旧平实的文字,此时却散发着一丝丝灵气,缠绕在字里行间,一幅幅历史册页以点带面地展现出20世纪前三十年风云际会,作者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活党的创业之艰辛与革命新征程的来之不易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场景与硬朗的文字巧妙结合。恍然间,读者成了文字的主角,每一个字节都在轻抚你的神经,而令我折服的倒不是其立论与观点有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深刻,而是作者对原始史料的爬梳剔块。
《火种》是一部文笔流畅,叙事风格独树一帜的著作。纵观全文,作者饱含深情的文字,使专著语言甚是精炼,仿若多一个字或是少一个字便使作品失去原本的韵味。如著作“写在前面的话”第八段第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是一个“寻路”的过程。寥寥数语,却引出后文关键线索。其次,越是耳熟能详的题材就越不好写,而作者独特的视角,以事件和人物为线索,“注重第一手资料,追求原始版本”“不但要读档案和原始资料,还要实地考察”,将过往与现实连结,融入历史、文化、人文、人性。突显作者善于叙事,娓娓道来的文风,以历史的语境,殷殷的人性关怀,历史感反思隐藏在文字背后,嶙嶙突兀,凛凛寒芝。使得作品雅致高远,思想深邃。
历史如同一列奔腾向前的火车,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于此之时,我们不能不对作者以史为主,评述次之,令读者在阅读丰富的史实后自我感同,并表示由衷的敬意。尤其是对陈独秀、张国焘、汪精卫等人物和事件竭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还原其本来面目,并冷峻有力地指出危机,这种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不预设立场的客观中性写作精神弥足可贵。
“寻路”或许就是《火种》留给我的深刻印象,跨越时空,那些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的思想和心路历程,那些红色的故事,生命的赞歌,回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