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多山,山中产有蘑菇、石耳、地得皮、黄花菜等多种纯天然蔬菜;野生蕨菜,更是远近闻名,享誉四方。每年冬去春来,布谷始鸣之时,便是老家山上蕨菜破土生长的开始,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会迎来八方客人进山采摘。
初生的蕨菜茎杆,浑身长有一层白色的绒毛,随后绒毛会逐渐褪去,纤弱的茎杆逐渐长高,变得粗壮起来,颜色也由原来的粉红变成草绿或雪青色。采摘蕨菜的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在蕨菜出土两三天内,茎杆达六七寸高时较为适宜,这时,茎杆顶端上方包裹的叶子尚未绽开,采下晒干折头小,又不至于产生纤维硬化影响食用。
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不少游客来到老家的山上游玩、采摘蕨菜,甚至有人单为采摘蕨菜从外地驱车过来,这也使得老家的蕨菜开始稀缺起来。儿时,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开展爬山活动,途中,老师会带领学生去采摘新鲜的蕨菜,大家三五成群,结伴采摘,人人都会有满书包的收获。参加工作后,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多年未曾上山采摘过蕨菜。不过,就在前几日我回了趟老家,巧遇村庄里的人去山上采摘蕨菜,心里不由得一阵“痒痒”,最终还是同他们一道上了山。不到半天工夫,几位同乡人人采得满篮子蕨菜,而我的提篮里的蕨菜却少得可怜,原因竟是自己不忍心去采摘它们,看到一片片稚嫩的蕨菜叶如同一只只向我伸来的小手,一种故友重逢之感顿生心间,只想与之相握,自然也就少了采摘。
往年老家人加工蕨菜的方法,基本上是先将采摘回家的蕨菜清洗干净放在锅中,加水稍煮几滚后捞出,过水涤去涩水、青气,最大程度保留了蕨菜原有的清香甜味,又能去除苦涩让口感更佳,等到秋冬到来时,再取出食用。近几年家乡人有了一个加工蕨菜的新方法,就是先将蕨菜进行成把腌制,然后晒干,加工程序相对简单,蕨菜的成色、品相也较以往好看,只是其味道、口感却不如以前。
现在老家人烹制蕨菜的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多为单一的干烧,有煲汤、荤炒的,也有配肉炖煨的,全凭各人所好。老家的蕨菜算是蕨菜中的珍品,杆粗肉嫩,色正味佳,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高,药用功效也很了得,对湿疹、发烧、肠道感染,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功效;还能扩张血管,有助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深得人们青睐。
家乡的蕨菜,生长在山上,春荣秋枯,从嫩芽破土而出长成茎杆被采摘,到枝叶横生成形枯萎,再到来年春天如约而至,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周而复始,时间不过一年;它没有任何索求,只任凭人们采摘享用;它从不挑剔生存环境,山坡、幽谷、树下,甚至在缺少泥土的石缝中,也能够很好地存活繁生。我敬佩家乡蕨菜的无私与大爱,也被它的顽强与坚持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