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四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最关心的就是农业发展,思考最多、呼吁最多的也都是“三农”问题。今年两会上,赵皖平带来的多份建议都与农业农村发展相关。其中,赵皖平建议建立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科研机构和行业的协同机制,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调研中,赵皖平发现,初加工可以大幅降低产后损失率,对小农户的直接增收效应非常明显。“对很多小农户来说,过了这一关,才是后端的精深加工和更前端的标准化种植。”
赵皖平认为,这种产地初加工的需求和实践,在拼多多等新型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表现得很明显。电商平台和“新农商”们,在实践中不仅“生长”出了各种具体标准,引导供应链根据农产品的大小、品相等进行分级,也在生产环节主动探索相关标准,带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和农民增收。
赵皖平指出,这些源于市场和行业的具体实践,为大范围推动我国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分级提供了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直连,将能更大幅度降低产后损失率,提升农民收入。
对此,赵皖平建议建立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科研机构和行业的协同机制。“建立源头分级标准,要结合市场性、科学性、可执行性等多个维度。”赵皖平提出,“最初一公里”的各种措施,应配合“最后一公里”战略,形成“超短链”。通过超短链的方式,让“农田”直连“小区”,不仅可以将“最初一公里”的效果最大化,还可以极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前提下,让农产品以更新鲜、更实惠的价格抵达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