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学术挂名”,不让南郭先生“欺世盗名”
别让35岁年龄限制成束缚人才“绳子”
体感车非交通工具 不可上路行驶
起床后适合听音乐而不是看新闻
不能任由野生动物园“野蛮生长”
下一篇4 2021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理“学术挂名”,不让南郭先生“欺世盗名”

■ 郭元鹏
寄生虫 王恒/漫画
 

日前,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应当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2月22日《信息时报》)

论文、著作、专利、学术、研究、成果,是需要多么大的付出,对于“原创者”来说,他们付出的是辛勤汗水,他们付出的是智慧精力。然而一些“挂名现象”却不折不扣地上演着“欺世盗名”的尴尬。对于“原创者”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对于学术界来说也是一种耻辱。

首先需要找到“挂名乱象”的本质问题。一个方面是,一些“原创者”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等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人“没有名气”,即便成果丰硕,也难以“出头露面”,只能给“有权力的人”“有名气的人”挂名,这样一来容易成功;另一个方面是,一些“原创者”也有送人情的想法,将成果送给领导,就能得到领导的照顾,也可以被重用了;还有一个方面是,“能够多挂一个名字”,对于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不管“挂名乱象”的原因是什么,其导致的社会危害都是不小的。“自己的成果”岂能变成“他人的成果”,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无论是对于“原创者”来说还是对于“挂名者”来说,都是存在道德问题的。这里既涉及不诚信的问题,还涉及造假的问题,不可小视。“挂名乱象”的背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普通作者发表难”“普通人员申请难”“职称考评太教条”等等,以至于让“挂名乱象”愈演愈烈。《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出台,为“挂名乱象”的治理提供了标准。但是,真正要治愈“挂名病态”还需要强力执行。

“挂名乱象”里有着一个个“南郭先生”,他们不学无术,还装模作样地“滥竽充数”。对于“南郭先生”就要让他们“挂彩”,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处一起公布一起,让他们在世人面前丢丢人、现现眼,不给欺世盗名留下任何空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