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拿核酸检测结果开玩笑?
疫情信息公开,不等于个人隐私公开
曹德旺: 当下的年轻人做企业太着急
10种药品的搭配禁忌
切莫轻信“刷赞月入过万”忽悠术
下一篇4 2021年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岂能拿核酸检测结果开玩笑?

■ 黄齐超
“玩笑”开大了 王恒/漫画
 

1月15日,云南迪庆。维西县公安局通报称,一女子聊天时谎称自己有发烧症状、核酸检测呈阳性,致多人到医院申请核酸检测、医学留置观察。女子被拘留7日并处罚款五百元。(1月16日澎湃新闻)

一句“狼来了”的谎言,既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也浪费了核酸检测和医疗资源。对此,公安部门对该女子给予了处罚。

修改核酸检测结果,散布“自己中标”的谣言,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比如,广州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请假休班在公司微信群里谎称自己“核酸检测为阳性”,且晒出了假的核酸检测报告;比如,河南省夏邑县村民靳某为了躲避酒场,居然说自己核酸检测呈阳性,也晒出了修改后的检测报告;比如,邢台平乡县某居民,把自己的核酸检测报告上的“阴性”用修图软件改为“阳性”,还发布在快手上,等等。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因此,这些无事生非的造谣者无一例外地都被警方严惩,付出了法律的代价。你说,这是何苦呢?

众所周知,正规的核酸检测报告,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有效证明,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拿核酸检测报告开玩笑。可是,偏偏有人不以为然,故意用修图软件篡改核酸检测报告,以期达到躲酒场、无病休假、博眼球求关注的荒唐目的,给防疫添乱,令人啼笑皆非。

疫情当前,故意隐瞒自己接触、感染或疑似感染,这是违法犯罪;但自己好好的,核酸检测也呈阴性,却谎称自己感染了病毒,这也是犯罪。散布疫情谣言是以身试法,必将受到严惩。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别再拿核酸检测报告开玩笑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