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5公里! 安徽实现 “市市通高铁”
5年来安徽省8位科学家 新当选“两院”院士
安徽出台多项政策为皖北 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提供保障
六安至安庆铁路拿到“准生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5年来安徽省8位科学家 新当选“两院”院士

■ 记者 祝亮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昨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19年的5.1%;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74812件,增长1.87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件,增长1.76倍;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9%;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增长137.6%;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造太阳” 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

据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家实验室创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相继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此基础上,我省着力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启动建设14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4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先锋队。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今年,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创造世界最高水平。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多次刷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自主研制的ITER计划校正场首批线圈暨法国WEST装置偏滤器关键部件成功交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超薄电子玻璃屡创记录,今年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倍今年有望超8500家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持续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围绕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需求,实施906项科技重大专项和1388项重点研发计划,财政支持经费达201390万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长鑫公司自主研发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合肥京东方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第10.5代线正式量产,蚌埠玻璃院自主研发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国产;应流集团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五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倍,2019年累计达到6636家,今年有望突破8500家。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达20家,实现全省16个市全覆盖。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比2015年分别增长78.9%、7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尤其是在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

2016年以来,安徽省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在皖“两院”院士累计38人;安徽省7名外国专家成功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迄今我省已有36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累计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24000余人次,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8家,入选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家,实现地方高校入选“111基地”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发挥了“领军、示范、导师、智囊”作用,为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省级共扶持22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省级财政投入12.63亿元,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近70亿元,贡献税收超过4亿元。扶持的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审核,成为我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下诞生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