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中提到的分离焦虑,其实孩子的“心理异常”还有很多表现,并会通过一些小动作表现出来,比如以下这些:
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并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并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
神经性尿频: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以女孩为多见。
专家提醒,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都应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