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一家人围桌齐坐,闲话家常,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然而,临近春节,人们准备好好享受美食的同时,各种关于食品的传言也开始冒头:“听说鸡排里含有肉胶,不能吃!”“你不知道吗?鱼肚有毒啊!”“炒瓜子用了明矾,小心购买。”……众多传闻下,大家免不了受到一些影响,开始惶恐起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这个年还怎么过?”(1月22日《科技日报》)
春节期间的“食品谣言”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老谣言”,一个是“新谣言”。对于有关部门和百姓来说,需要有针对性地识别和防范。
对于“老谣言”,可以说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已经不止一次苦口婆心说过,指出了其谣言的属性,以及为何说是谣言的原因。然而,“老谣言”还是春风吹又生,一到春节就来搅和一阵子。对于“老谣言”首先需要百姓自己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切莫总是习惯于“随手转发”,污染了朋友圈,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担心。遇到“老谣言”只要到正规的网站上查询一下就能识破了。而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查处的力度,不能让“老谣言”成为“新危害”。
对于“新谣言”,老百姓自然没有火眼金睛,从来没有听说过,是“新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土壤。因此,对于“新谣言”还是需要有关部门多做些事情。应该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第一时间发布“食品谣言”的信息,指出其谣言的本质。这种信息的发布要做到能够跑赢谣言,而不能总是在谣言的屁股后面气喘吁吁。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不少“谣言识别平台”,希望这些科学平台进一步发挥作用,让“食品谣言”无处可藏。
“食品谣言”的出现,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无心之举”,以为是科学知识就善意传播了,而却没有经过验证核实;一个是“故意为之”,有的是自媒体为了流量利益,有的是为了制造恐慌。因此,加大自媒体的管理,不让“食品谣言”在自媒体流传也是当务之急,自媒体不是“自己想发什么就发什么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