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贩子“魔高一尺” 尚须监管“道高一丈”
非常道
监护不力被判同责 警示所有家长
推进“辣条”行业发展 关键是拧紧监管链条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进“辣条”行业发展 关键是拧紧监管链条

□ 汪昌莲
 

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辣条曾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零食”。这种袋装小食品看似不起眼,却出现在几乎所有超市、小卖部的货架上,在网上也卖得十分火爆,甚至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然而,长期以来,伴随着“不健康”“不卫生”的质疑,辣条产业在各地野蛮生长。此前据媒体报道,两年内131家辣条企业被通报,195个批次不合格。以至于甘肃等地先后出台规定,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

特别是今年3月23日,众多食品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湖南平江,参加由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主办的“辣条科普大讲堂”,探讨辣条行业发展。当日,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消费者普遍关注的“辣条是不是垃圾食品”“今后还能不能放心吃辣条”等问题,与消费者代表面对面交流。有专家指出,辣条是面粉加水、加盐、加糖挤压熟化出来,然后调味而成的产品,是农产品加工的零食。关于添加剂,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都不会对人身健康有影响,所以不能说辣条是垃圾食品。

可见,推进辣条行业发展,关键是拧紧监管链条。有道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辣条产业的民生属性,决定了食品安全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项重要的“生命工程”。首先,各地应严格按照辣条“国标”,让辣条产业产品,可以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应对辣条小作坊进行专项治理,对违法辣条黑作坊“零容忍”。特别是,为保证辣条生产安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辣条企业的日常监管,一旦发现有辣条企业在制售问题辣条,应进行严厉查处,轻则停业整顿,实施经济处罚;重则予以取缔,并对企业法人进行法律制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