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省地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差距大,养老资源城乡、区域分配不平衡,安徽省养老产业存在突出问题和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是安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走协调发展之路,补齐安徽养老服务短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增强区域性,打造长三角养老服务“后花园”,对于促进我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去年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8-2020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时间内,在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网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机构提质增效三大短板领域,加大政策、资金、资源倾斜和投放力度。从2018年开始,安徽省在三大短板领域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有效解决了安徽省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养老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安徽省强力推动政策落地,有数据显示,38.5万农村特困人员已经纳入政府供养范围,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了40%以上。高龄津贴的发放和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两项,已经持续多年,到2018年底已经惠及了163万人和38万人。
2018年,安徽省同时还启动建立经济困难不能自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政策、资金等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以失能失智、留守、高龄等农村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开展探视走访、发展农村居家老年人睦邻互助服务,搭建农村失能老年人集中住养和照料护理网络。
根据全省养老资源城乡、区域分配不平衡等具体情况,补齐短板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区别对待,多层次发展也是协调发展之路上的一种体现。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安徽多地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扩大面向社会老人的养老床位占比。
有的地区呈现老龄化程度高,则是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开办医疗机构,要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必须设医务室或者护理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也是重点,安徽省探索推广新模式,积极打造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托养、照护等服务。截至9月30日,全省县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建设完成,覆盖率已达100%,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084个,平均覆盖率已达72.8%,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1842个,平均覆盖率已达69.7%。
建立开放、交融、协调发展的养老市场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安徽民政事业和养老服务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江浙沪,旨在推进建立开放、交融、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
近几年来,安徽养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其中面临困难多,情况负载,与江浙沪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安徽省结合实际,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城市居家和农村养老,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养老,以期与江浙沪养老服务协同协调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安徽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充分借力长三角夯实基础,推动安徽发展。安徽省具有优越的自然人文和科教优势,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健康养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养老“后花园”。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老年人来皖养老,带动全省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大养老领域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老年用品产品研发中心,打造适老工业精品。今年长三角民政论坛暨老博会的主旨之一也在于此,立足我省优质的康养资源,推动康养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