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肖幼介绍,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大约1/10的人口和耕地,生产了1/6的粮食,一半以上的小麦产自这片肥沃的土地。肖幼称:“今天的淮河流域,集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于一体。”
如今,对淮河流域洪水侵袭的担忧早已是过去时,但区域内经济发展总体仍相对滞后成了沿淮人民的一块“心病”。如何立足自身潜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推动沿淮地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经济带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谋定而后动。 201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了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这一历史性课题。2012年,淮安、蚌埠、信阳、盐城等市共同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开展研究。2016年,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把淮河生态经济带纳入。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淮河将从治理水患为主到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淮河流域也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