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洼的“蝶变”
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接合部,蒙洼蓄洪区上游,距阜南县城25公里,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就坐落于此。自1953年建闸以来,王家坝闸已有15次开闸蓄洪,蓄洪区百姓用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换来了千里淮河半个多世纪的安澜,铸就了“顾全大局、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闸,是淮河汛情的晴雨表,地处淮河上游末端,但并非横跨在淮河之上,而是矗立于蒙洼蓄洪区的入口。
蒙洼蓄洪区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蓄洪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每到汛期,当淮河洪水已无法通过主河道和蒙洼蓄洪区北侧的蒙河分洪道进行泄洪时,便会启用王家坝闸,把洪水引到蓄洪区分洪,从而保障淮河中下游的安全。
面对抗洪大局,每当开闸蓄洪时,蒙洼蓄洪区百姓都选择“牺牲小我,奉献大家”,铸就起一座值得铭记和颂扬的精神丰碑。作为我国防汛抗洪历史的重要见证者,蒙洼蓄洪区一直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牵挂。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到王家坝指导防汛抗洪工作。
庄台美了,生活更幸福了
庄台曾是一种特殊的防洪工程,通过垒起台基,或者选择天然的高地,在上面建设村庄,蓄洪时群众就到这里居住避难。这个于国家治淮过程中诞生的临时住所,随着近些年蓄洪区的不再启用,成了百姓们的固定居所,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旧貌换新颜。
从2003年至今,在蒙洼境内,以乡镇为中心规划兴建了4个大规模的保庄圩,并整修和加固100多个四周护坡的庄台,将原来居住在低洼蓄洪区内的百姓全部安置到安全地带,并在保庄圩和庄台内完善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今年85岁的刘克义住在王家坝镇李郢村刘郢庄台,他经历了王家坝闸自建成以来的每一次蓄洪。1953年,政府在王家坝建设蒙洼蓄洪区,蒙洼被淮河干堤、蒙河围堤、王家坝闸“环抱”起来,日益封闭,尤其是在蓄洪之后,这里与外界连通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多希望有一个近在家门口、不受任何影响随时走得出去的通道 : 一座王家坝淮河大桥 !”这是刘克义强烈的心愿。如今,这个梦想就快成真了。
人民有期盼,国家有力量。2003年6月28日,国家重点防汛工程阜南县王家坝蒙洼防汛交通大桥竣工通车。2008年12月26日蒙洼中岗大桥开工建设,至2011年8月28日正式通车。不仅大大改善了蒙洼蓄洪区防汛交通条件,缓解防汛抗洪压力,也增强了蒙洼地区的发展后劲。
桥建好了,生活居住的庄台也越来越美了!“现在的生活变化大,自来水、小汽车、路灯、环保厕所,以前啥时候见过?俺现在都八十多岁了,这样的好日子,要多活几年咧。”刘克义高兴地说道。
倾力发展民生,蒙洼群众奔小康
王家坝闸保障了淮河的安澜,特别是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几十年的蓄水分洪过程中,也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蓄洪区百姓生产生活的发展,有时候群众甚至不敢、不想种地。
今年65岁的王聘三,住在王家坝村三组,曾在王家坝闸管所工作过很长时间。在他的记忆里,1968年的那次洪水至今让他心有余悸,“吓人得很啊,水呼呼叫地就冲来了”,王聘三说,过去老闸低矮,水涨得太快,全部闸还没来得及开启,洪水就已经漫过了坝堤,上游的房屋、树木、牲畜随着洪水一直往下冲,他家的泥巴房也被冲毁了,全家七八口人不得不搬到闸管所大院里的防汛仓库中躲避。
2003年王家坝老闸拆毁后,在原址边上建设了新闸,王聘三说这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如今,不但没有了洪水灾害,生活上也越来越好了。“你看,我自己就种了十几亩地,有八亩水稻、二亩芝麻、二亩瓜藤、六分大豆、六分玉米,还承包了个鱼塘,一年好几万的收入。”王聘三掰着手指数着自家田地里种下的农作物,眼睛里满是光亮。
他说:“现在种地好种,都是机械化操作,简单省事,我自己一个人干起来不费劲。”
既顾全大局也自强不息,誓将水害变为水利!王家坝镇镇长余海阔介绍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近些年,王家坝人自力更生、凝心聚力,用勤劳的双手借水生利、聚水生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幸福之路。
发展水生农作物,搞适应性农业。“野生的鱼,散养的鸡,唱歌的鸭子、爬坡的猪 ……”如今,在蒙洼行蓄洪区内稻虾(渔)共生、藕渔共生、稻鸭(番鸭)混育、芡鱼共生、农牧结合等综合种养模式已全面铺开。
深挖旅游潜力,做好旅游经济。余海阔介绍,王家坝镇已编制了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以王家坝闸、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等为重点,大力建设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镇里将结合沿淮特有的庄台文化,重点发展农家乐,以蓄洪区的独特风景和文化吸引游客。“你们这个地方不像阜南,像江南;你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颠覆了我对蒙洼的印象。”余海阔说,外地人来到王家坝时的评价,是王家坝发展成果的最好证明。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勤劳、睿智的王家坝人着眼未来发展,利用王家坝闲置的河滩地着手建立沙滩卡丁车基地,抢抓机遇,打造王家坝冰雪世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一个个优势创新产业扑面而来,昔日蓄洪“低地”正逐步成为产业发展、民生兴旺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