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有家长爆料,北京常营附近一家名为金色童年摄影的门店关门,店家失联。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在该店交了几千元甚至几万元预存款,有的预约后还没来得及拍摄,而拍了照片的却不知道该上哪儿去要。(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针对预付收费的风险,近些年各地通过修订《消保条例》试图加以约束。但是总体来看,这些规定还是将预付消费定位于合同关系的范畴,只为事后违约的处理提供了支撑,而本身没有对预付消费经营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作出界定。因为没有提供有效约束,所以呈现的还是牛栏关猫的效果,只是止于事后违约的维权,无论是投诉还是起诉,单独的消费者要回几千上万的费用会面临“追鸡杀牛”的成本选择,最终自认倒霉,这无异是对商家恶意欺诈的纵容。
预付收费所涉及的服务虽然属于市场自主调节的范畴,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更需要外在的规制。如诸多服务机构一次性收了消费者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加上涉及的人过多,就形成了巨额的资金。一旦机构不能提供服务,拿什么作担保?事实上,很多机构场所都是租赁的,人员也是流动的,基本不具备善后的强制履信条件,甚至他们跑路后不但吞吃了消费者的办卡费用,还拖欠了几个月的租金、物业管理费乃至员工工资。
事实上,防范风险于前要远优于发生风险维权于后,众所周知的电商正是由于建立了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风险防控机制,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同样的,对服务行业预付收费的信用风险,也应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实行前置防控,既堵塞风险漏洞,也引导行业服务规范发展。首先,应严格区分预付收费适用的范围,明确预付适用的禁区,属于即时服务的,禁止预付收费。其次,应严格限制预付收费的权限,设置预收费额度上限以及按期服务收费的时限,禁止强制预付收费。第三,规范预付收费的收费行为,禁止预收费价格竞争的行为,同时建立预付收费第三方支付与信用担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