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岁月变迁,她的人生路越走越“甜”
年底合肥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成
下一篇4 2019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房子越住越宽敞,家庭条件越来越好
70年岁月变迁,她的人生路越走越“甜”

□ 月云 桂莲 雨静 记者 马冰璐 文/图
胡连珍和老伴的结婚照
一家四口的合影
 

从常年饿肚子到温饱无忧;从阜阳老家到合肥;从简陋宿舍到宽敞住宅楼……75岁的合肥市美虹社区居民胡连珍说,70年岁月变迁,犹如画卷般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时展开,70年间,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甜”,“新中国成立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还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一家人温饱无忧,姐妹仨有学上

胡连珍的老家在阜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一年,我5岁,虽然年纪小,但我依稀记得,家里发生的变化。”胡连珍说,新中国成立前,父亲在当地一家饭馆帮厨,母亲负责照料奶奶和她们姐妹三人,“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不仅房子是租的,饿肚子更是家常便饭,做梦都盼着有一天能住上自家的房,吃上饱饭。”

新中国成立后,家里有了房和地,“父亲则去了一家饭店上班,专门负责包饺子、擀面条。”胡连珍说,家里的条件逐渐改善,父亲的工资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温饱无忧,“我最大的感受是,父亲、母亲和奶奶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最令胡连珍惊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和两个姐姐有学上了,“上学不用交学费,这可把我们姐妹仨高兴坏了。”她说,这还彻底改变了姐妹三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如果没有这项政策,我和姐姐们可能一辈子目不识丁,长大后,该种地种地,该嫁人嫁人。”

比胡连珍大10岁的大姐走进校门后,成绩优异,一路跳级,最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当地教育局工作,“二姐更厉害,后来还考上了军校。”她说,自己也读到了初中毕业。

从阜阳老家到合肥,成为“高薪”验收员

上过学、读过书的胡连珍在1964年迎来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机遇:江淮仪表厂在阜阳招募一批半工半读的学生,“我被选上了,并来到合肥。”胡连珍说,那时的合肥,路很窄,房子很旧,一眼望去全是平房,“二层小楼都少见,如今繁华热闹的五里墩在那时还是郊区呢。”

“半工半读4年后,我正式成为厂里的一员,”胡连珍被分配到车间,成为验收员,“我记得月工资是32.5元,这在当时算是‘高薪’了,24岁的我拿着工资,感觉幸福感爆棚,我记得,那时候,一张电影票才8分钱。”

在车间穿梭忙碌的日子里,她认识了老伴,1973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并双双搬出简陋的单身宿舍,“厂里给我们分了一间带厨房的房子和床、桌椅等家具,当时感觉太幸福了。”那时的胡连珍想也不敢想,此后,居住条件会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结婚时,我们拍了一张两寸结婚照,回了一趟老家看望父母,回厂后,买了一包水果糖分发给同事们,就算是结婚仪式圆满完成。”胡连珍说,虽然没有婚宴、戒指,但这已算是当时最好的“结婚仪式”了。

房子越住越宽敞,家庭条件越来越好

婚后,胡连珍和老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每个月工资除了生活开销,还能攒下一部分。”几年后,家里开始陆续出现家用电器的“身影”,“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更是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下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看电视,一边唠家常,特别温馨。”

90年代初,胡连珍一家四口搬进了新居,“这是一个有两间房的套间,从此,一家人不用再蜗居一室了。”渐渐地,冰箱、洗衣机等新式家电也“走”进了她的家,“2000年左右,我们又搬家了。”这一回,一家人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住房。

“2009年,这套房子拆迁了,我们一家分到了两套80多㎡的高层楼房,一套我们住,一套给儿子。”胡连珍说,如今,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十分惬意,“老伴每天遛遛弯、做做家务,我每天看看书、读读报、写写日记。”

住着宽敞明亮的电梯楼房,拿着丰厚的退休工资,吃药看病有医保……胡连珍说,70年前的自己怎么也不敢想,自己的人生路会越走越“甜”,70年后的自己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这一切都是托党和政府的福,这份恩情,我将铭记终生。”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