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包装工、建筑小工……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也不用接受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不缴纳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辆车直接“拉”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实难保证。在城市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热衷于聚集在街边“趴活儿”,非法劳务市场也由此形成。(7月18日《工人日报》)
从情理上讲,在街边“趴活儿”或许并不是这些务工人员的本意。比如,正规劳务市场短缺,且有的是求职流程复杂、时间长;还如,务工人员对正规招工渠道和法定劳动权益不甚了解,自身防范意识差;再如,对劳务“黑中介”以及非法劳务市场整治力度不够。这均会纵容街边“趴活儿”以及不法用工现象的出现。
诚如相关人士表示,对非法劳务市场和黑中介的打击管理涉及公安、工商等多个部门,单一的行政部门无法完成整治行动。故此,对于此类现象,相关职能部门当形成监管执法合力。比如,从4月底开始,北京市通州区政法委牵头、属地政府配合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清理整治。也唯有监管执法硬起来,才能有效遏制非法劳务市场诱发的系列问题。
同时,也应因地制宜加强正规劳务市场建设,满足区域招工所需。合肥市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凌大塘临时工集散中心是合肥市首家公益性临时工集散中心,该集散中心通过把临时工请进来、主动对接用工方、开展培训工作等,改变了长期以来临时工站马路等现象,并有效地为部分劳动者解决了找工难问题。而这样的公益性临时工集散中心无疑具有推广价值。
当然,各级工会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应做好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使这些务工人员增强法律意识,防范被劳务“黑中介”所伤;另一方面也应联合人社等部门,搭建好就业平台,有效纾解农民工求职难、维权难。总之,在街边“趴活儿”法律及安全风险不小,但这也是一道民生课题,所需要的就是各部门积极行动,让务工人员求职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