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心绞痛等患者而言,价格低、见效快的硝酸甘油是关键时刻的急救药。可最近,不少患者发现,常备的“救命药”不仅价格涨了好几倍,一些药店还断货了。而涨价的主要原因,是药企更换了包装,过去100片装的零售价为16元,每片价格0.16元,如今15片独立新包装的零售价高达25.7元,每片价格高达1.71元(6月3日《工人日报》)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药品价格适当调整是正常现象,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但动辄10多倍的上涨幅度,恐怕就不是原材料上涨所能解释的了。药企方面的解释似乎能更好地说明问题,原来是药品换了新包装,过去100片生产是单独定制的机器自动生产线,现在换新包装后,过去的生产线用不了了,改成了手工包装,所以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
但药品更换包装也好,改成手工包装影响生产效率也罢,需要厘清的是,这些成本哪些该由患者负担,哪些又该由药企负担?毕竟,药企经营行为的变化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不能亦不该全部由患者来负担,尤其是硝酸甘油这样的救命药更是如此,否则岂不成了携救命药以要挟患者了吗?
更何况有数据显示,我国药品包装只占药品产品价值的10%左右,又如何将价格暴涨的锅摔到换包装上呢?倘若硝酸甘油不是必需的救命药品,而是竞争激烈的普通商品,厂家如果将更换包装的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恐怕早就用脚投票了。
近年来,药企通过更换药品包装提价的事例不少,而且还成为屡试不爽的方式,不少药企也尝到了不断更换药品包装的甜头。但这种盈利模式,不应是药企发展的健康方式,为百姓提供好药良药才是它们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救命药换包装涨价10倍的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亮剑,不能再让换包装提价成为药企的盈利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