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怎能“静悄悄”
非常道
“夹生干部” 要靠制度“催熟”
“动物园”进商场需三思而行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动物园”进商场需三思而行

□ 付 彪
 

近年来,各种吸引眼球的萌宠被搬入商场,兼具趣味性和新鲜感的“室内动物园”成为一些大型综合商场中的新业态,用以吸引客流,增加消费黏性。然而,传统商场改造成本巨大,同时,如何帮助人与动物之间实现更良好的互动、优化顾客体验感以及如何完善卫生环境、提升运营能力等,都成为摆在运营者面前的挑战。(5月30日《新京报》)

诚如新闻中指出,商业转型不易,业态创新维艰。首先,商业投资巨大。且不说拥有3.6万平米的遵义自游港,就以上海微缩版的“室内动物园”为例,尽管面积只有500平米左右,除了大规模的改造外,还引入了300种生物,包括水族、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类、小型哺乳动物、植物类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兼具休闲娱乐的场景式体验,其庞大的硬件设施改造需要巨大的商业投入。而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复制,是否能真正起到带动购物中心业态的升级、留住顾客进而实现最终盈利,都需要市场的检验。

其次,面临动物保护难题。一方面,商场“动物园”引入的小动物,是否适应商场的生存环境需要考量。毕竟,商场嘈杂的氛围、闪烁的灯光,都不利于小动物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从动物生存的本性来说,如海豚、海狮、美人鱼等本质上还是野生动物,其看似憨态可掬、令人捧腹的表演背后,实际上是训练员对它们严苛粗暴驯服的结果。

此外,从消费者健康安全角度而言,商场“动物园”本身就是与动物互动,提升消费体验。但商场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些动物自身就携带病菌病毒,消费者在商场观赏动物,尤其是与动物零距离接触,是否会患上传染疾病?是否安全?如何保障商场以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杜绝“人畜共患”?

所以,投资建设商场“动物园”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如果运营不善,也容易成为商场的负资产。在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公众保护意识日渐高涨的语境下,打造“室内动物园”新业态还需三思而行;不具备条件的商场,有关部门在审批时也应谨慎。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