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山的地方就有石,有石的地方就有石匠。这些朴素的山村工匠把传统的手工艺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每年到了农闲时候,山里的石匠就会走村串户找活干。肩上一前一后背着个厚厚的褡裢,里面装着各种大小规格不同的錾子、铁锤、钢钎等,别看师傅的家当少,重量一点也不轻,全是钢打铁铸,扛在肩上犹如负重前行的骆驼,努力寻找充满幸福和生机的绿洲。
家里曾有一盘石磨,坚硬的青石制成。磨稻谷、玉米、小麦等常常派上用场。有时,左邻右舍的人也会到家来磨点东西。长时间的磨合,磨齿之间就显得有些钝拙。这时就要考虑碫磨子,用铁錾在两扇磨的沟槽里一点点地走一趟,磨齿的锋芒就显露出来。石匠师傅在半个小时内,能把磨子上下两面排列整齐、顺序相反的纹路全部走完。如果哪家要盖新房子,大门下的门槛石也需要石匠来制作,一根长方形的麻石条,师傅从中间弹道墨线,里侧平整下凿五公分,两端还要各凿一个门臼,小小的圆坑正好放个门轴进去。
其实碫磨子、凿门石这样的活计,对于师傅来说只是小儿科,一点难度也谈不上,真正能体现石匠水平和技艺的应该是石雕石刻。像生产队打谷场上的石滚,别看简单,要将千斤重的石头打磨成圆圆的、有均匀的凹凸齿状、且一头大一头小的石滚,可就不容易了。富裕人家讲究家宅门相,狮子被喻为镇宅神兽,具有避邪纳吉的寓意,如果门前摆放一对石狮子,也算是一件蓬荜生辉的事。找出两块庞大而笨拙的石头,师傅先用大铁錾勾勒打磨,待轮廓初现后再用小錾凿削镂铲,锋利的坚爪、威武的身姿、王者的力量尽情展现,华丽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赢得过往路人的驻足观赏和翘指赞叹。
纸张易烂,金石难朽。凡是用石头讲述的故事和过往,任凭风雨千年,也抹不去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那些散落于名胜古迹的摩崖石刻,或遗存于文物场所的精美石雕,依旧墨香不褪,遒劲的笔峰、立体的画面、匀称的线条,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石匠不愧是斵轮老手,他们以錾为笔,以石为纸,当粗则粗,宜细则细,赋予冰冷坚硬的石头以艺术的生命力。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有许多匠石运斤的人。他们的作品和技艺所具有的唯一性和代表性,浓缩了五千年文明繁衍的进程,留给我们这个民族源源流长的乡土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