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延安行,一世延安情
弹棉被
朋友的菜园
母亲的储福瓶
下一篇4 2019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次延安行,一世延安情

 

□ 胡家春

暖花开的季节,有幸赴延安实地学习受训。现代化的动车载着我们满腔的崇敬,风驰电掣奔向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一路上,儿时黑白电影屏幕延安宝塔的光芒不时浮现,“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的诗句仿佛在耳畔回响。

走进延安黄土地,既是多年以来的愿望,也是一次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更是一次凝视延河水、小米饭、南瓜汤哺育中国革命的那段火红历史,自觉浸润其中接受洗礼的实践体验。

满怀敬佩,满目景仰,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低矮的窑洞里他们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延安窑洞如豆的灯光下,著就了指导中国革命、决定中国命运的光辉篇章。毛泽东在宽不盈尺的案几上挥就震古烁今,气势恢宏的《沁园春·雪》。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智慧和胆识、坚毅和忠贞,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些低矮的窑洞培育了伟岸挺拔的延安精神。参观完毕,步出窑洞,伟人故居沐浴着春雨初霁后的金色阳光。

在延安学习培训期间,有机会重温与“隆中对”齐名的“窑洞对”史实。1945年7月,黄炎培到访延安,毛泽东邀其作一夕谈时,他披肝沥胆,真诚地向毛泽东寻求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支配的新路。对黄炎培洞悉今古的一番陈词,毛泽东自信作答,已找到民主这条新路,那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政亡人息,我们就能跳出所谓“周期率”。毛泽东之后心心念念于“不做李自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产党人一直在进行跳出周期率的不懈努力。著名的“窑洞对”,对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历史的褶皱充满沧桑的印记,贫瘠的丘壑写下厚重的真理,时代的纹理贯穿坚韧的追求。“延安时代”被铭记,凭借的是历史意义的丰厚;延安精神的继承、光大,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始终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泉。正所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杰出代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曾经激励革命先辈筚路蓝缕、胼手胝足探索道路、追求真理,指引改革开放时期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击楫中流、开拓进取,仍将继续引领中华儿女在新时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发有为。

“一次延安行,一世延安情”。即将离开宝塔山、作别延河水之际,培训学院老师的话音犹在耳。是的,延安,有高天厚土般的延安精神哺育,人民和时代将共同见证:历史从这里创造,智慧从这里开启,方法从这里改变,事业从这里拓展。

延安,不愧为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