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2月22日,我省发布重污染天气省级橙色预警,经预测,2月22日20时至2月27日12时可能出现大气持续重污染。这一轮重污染天气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情况如何?记者昨日采访了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人士。据介绍,本次污染和逆温及北方污染传输至我省有关,目前全省尚未出现小时严重污染(即 AQI 大于 300、PM2.5浓度大于 250 微克/立 方米)。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年底以来,冷暖空气持续交汇在长江中下游到淮河一带,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近期安徽省阴雨不断,湿度较大,日照减少,导致本地逆温天气频繁,逆温层明显。2月24日、25日,最高混合层厚度低于800米,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本地污染难以扩散。2月23日左右,北方污染传输影响我省。两者叠加导致全省空气质量普遍下降。 2月23日凌晨至26日夜间,受本地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外界污染传输影响,全省(除黄山和宣城市)将会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截至24日下午1时,全省已有14 个市出现小时重度污染,其中淮北市小时重度污染累计达42个小时;全省 PM2.5小时峰值出现在淮北市,为 219 微克/立方 米(24 日 02 时)。
日前,省大气督查组对除宣城、黄山外 14 个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其中,除淮北市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承建淮矿中湖明月项目施工工地未落实管控措施和淮南市博致骨科医院工地有露天切割现象外,其余市均严格落实应急减排项目清单要求,实施精准管控,未出现“一刀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