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恐吓式逗娃”不当回事
非常道
“道德积分银行” 不妨推而广之
“网约护士”不能看上去很美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网约护士”不能看上去很美

□ 朱丹
 

通过手机预约护士上门的“网约护士”终于来了。2月12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6省市进行“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试点时间为2019年2月至12月。(2月12日《新京报》)

不可否认,网约护士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尤其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对上门护理和服务更是急切,开展网约护士试点,是对社会需求的尊重和满足,也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关爱。可是网约护士却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还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是护士数量的保障。一方面,可以加强护士人才的培养,加强技能培训,满足医疗机构和网约护士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网约护士专职化,设置专职护士,专门提供网约服务。这样既能保障医疗机构工作,也可以满足公众需要。总之,不能顾此失彼,不能让网约护士影响到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否则就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

其次是护理安全问题。对于“网约护士”需具备的条件,工作方案给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等条件,但是即便满足这些条件,也应该在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方面下功夫,毕竟,家庭不同于医疗机构,上门护理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家庭医疗设施和护理设施缺乏,家庭环境、患者的健康安全意识和药品存放使用等都可能给护理带来一定的局限,给患者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体质不同,素质各异,更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再者是待遇问题。一方面,从政策和制度方面进行设计,出台激励政策,提升福利待遇,鼓励符合条件的护理人才投身网约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使公众意识到网约护士的意义,自觉配合护士工作。还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网约护士监管考核机制,实现规范化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