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寨村在新班子上任之前评定的72户贫困户中,有68户是错评,只有4户是真正的贫困户。低保户146户大部分是买卖得来的。”日前,媒体披露了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葛店乡薛寨村以往在扶贫领域中的乱象——“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基层扶贫领域中的这类“潜规则”,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体现。(2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小品,一个村主任经常雇佣村民“演戏给领导看”,只有“演戏给领导看”,才能给批低保,才能给发补助。这暴露的其实就是权力运行的不够透明问题。谁是贫困户,谁是低保户,谁该被救济?最终的结果并不是透明的。而按照有关规定,确定贫困户、低保户是需要张榜公布的,如果坚持张榜公布,将名单放在阳光下,还会有“72户贫困户仅4户是真的”的现象吗?
我们常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随着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很多权力关进了笼子里。但是,就农村基层的一些情况来看,这些地方出现了“山高皇帝远”的现象。基层的村组干部就是土皇帝,他们一言九鼎。村组干部的权力需要实现全覆盖的监督。
这起事件的核心点在于“贫困户靠关系,低保靠买卖”。也就是说,是不是能当上贫困户,要看你的关系够不够硬,你和村组干部有关系,那么就能成为贫困户,你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即便是贫困户也当不上贫困户。而低保的问题则更加严重了,完全依靠买卖。想当低保户,一些群众只能“花钱去买”。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成为了一场买卖,成为了一种生意。这也正好印证了“开着宝马的贫困户”“用着苹果手机的低保户”的尴尬。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家拿出这么多钱开展扶贫工作,这些钱就这样被蛀虫们贪吃了,伤害的不仅是扶贫资金,还伤害了百姓的心。严厉追责是必须的,然而提升审批等级,确保不再出现“真假贫困户”的纠结,更是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