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神器”不能缺失监管
考高数不及格即开除,“花式裁员”损招不可取
寻找走失老人 需要更多先进手段
下一篇4 2019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体检神器”不能缺失监管

 

□ 杨玉龙

说到体检,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去医院抽血、拍X光片等一系列检查。然而,最近一些商场内出现了一种智能筛查机器人,号称用两分钟的时间就能检测身体70多种健康指标,这是真的吗?(1月26日央视网)

不抽血、不化验,使用者只需将双手覆盖手掌传感器上的电极片、面部正对摄像头,两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身体70多种健康指标,而且完成检测后,消费者支付不到20元就可以拿到检测报告。如此,比去医院抽血、验尿、上各种检测仪器便捷很多,且成本不高,倘真如此的话,无异于是惠利民生的好事。

不过,这“体检神器”并不靠谱。以记者体验为例,一是个别结果与医院体检报告相反;二是换手机注册,体检结果大不同。而且,此前媒体报道的相关体验也显示,三个人用的都是同一部手机注册,测试结果几乎一模一样。以此可见,“体检神器”并不神,而且有忽悠用户的嫌疑,更令人担忧的是,检测报告链接保健品等诱导性消费。

笔者以为,对其不能缺失有效的监管。针对目前此“神器”不靠谱现状,一方面相关部门当加强消费警示,引导公众谨慎迷恋监测结果;另一方面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进行严格验证和管理;再者,于运营者而言,须做好提示,以避免误导受众。

正如医生提示,这类“体检神器”只相当于一种用于提示身体亚健康的“玩具”,所谓“大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可轻信,任何涉及健康的指标,特别是人体成分含量的指标,最精准的还是血液生化的检测分析。故此,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应该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健康医疗常识,对于商场内出现的“体检神器”,虽可尝试,切莫深信不疑。

同时,为这些“体检神器”提供舞台的商场,也须引起注意。虽然不会直接参与运营,但也应秉持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对此类“神器”质量严格把关,不能任由其忽悠乃至坑害消费者。当然,最尤为重要的是,这个近似于玩具、医疗器材、推销道具等混合角色的“神器”,亟待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介入管理,从而为公众构建可靠的消费环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