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火星救援 推荐指数:☆☆☆☆☆ 关注话题:文化建设
内容简介: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他与其他五位宇航员遭遇巨型风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结束,他因为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他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而在地球上,公众哀悼沃特尼的悲剧死亡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术员在监看时注意到火星表面的运动迹象,怀疑可能是沃特尼还活着。双方重新取得联系后,火星救援任务由此启动……
影片背景:
绝大多数老年人上不了老年大学
截至2017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33.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05%。省政协委员卓龙华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广大老年人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使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融入社会,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做好文化养老工作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但我省文化养老工作与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文化养老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把握老年人的真正文化需求。二是老年大学条件亟需改善,师资队伍大都外聘退休人员和其他学校教师,教学难以保障。三是教育规模不能满足需求。据统计,全省老年大学在册人数约50万,仅占老年人口4.41%,绝大多数老年人上不了老年大学,这部分老人往往时间充裕,极易成为被误导的对象,成为文化养老中不和谐音符,给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皖江文化热度、影响力不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省孕育出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区域文化。经过长期的研究宣传,涡淮文化、徽州文化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文化名片。民盟安徽省委认为,皖江文化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宣传力度不强,地域性特色挖掘不够,对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度不高,远未达到应有的文化热度和社会影响力。
皖江长江安徽段区域,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合肥、滁州、宣城、池州8个地市。皖江城市带文化主题性非常鲜明,如池州的佛教文化、安庆的黄梅戏文化和桐城派文化、铜陵的铜文化和江南文化园、马鞍山的诗歌文化和温泉休闲文化等。充分利用皖江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各种便利条件,呼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文化内在需求,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影建言:
支持中小学教师 兼职给老年人上课
文化养老意在鼓励离退休老年人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逐步实现老年人满足自我、社会交往和创造价值需求,达到“愉悦自己、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目的。针对我省文化养老的现状,卓龙华建议,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以老年大学为龙头,以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基础,健全省、市、县、乡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省老年大学协会作用,发挥先进老年大学和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品牌效应。努力发挥企事业单位作用,共同关心关注文化养老工程的推进。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解决有限教育资源与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加强老年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强化校园安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增加对老年教育的投入,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全面落实老年大学专项办学经费定额保障机制,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逐年有所提高;在教育部门清理有偿补课、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支持教师在老年教育机构兼职教学,并纳入学校工作考核;逐步理顺各级老年大学在职教师技术职称评定等问题;推进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向老年人免费开放;推动各类高校、职业院校整合现有办学资源,面向社会举办老年大学,服务更多老年群体。
皖江文化亟待激活和创新
目前,皖江文化研究的主要推动力是学术界,人员无保障、经费无着落,省民盟的政协委员建议,迫切要求地方政府介入,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党史、方志、文史、档案以及社科院、高校、部分民间爱好者广泛参与、共同推进。
“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历史传统,对区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是该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该区域文化的特质。皖江地区文化的繁盛持续时间很长,明清时期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士绅文化;近代以芜湖、安庆为代表的早期城市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皖籍知识分子在全国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皖江文化的高峰是怎么出现的?与其地域性特点有怎样的关联?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学术、宗教艺术、语言艺术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研究解读。”
省民盟的政协委员表示:“目前,皖江文化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遗址的宣传保护、开发利用上,缺乏传承和创新意识。研究中往往立足于赞誉和肯定,缺乏批判精神和鉴别态度,忽视或回避了区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批判和传承基础上的。在当今中国主流文化与皖江区域文化的交汇中,思考如何激活旧的皖江文化传统,形成新的富有现代意味、地区特色的皖江文化,这样才谈得上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