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太牢祀孔子考
多情应似贾宝玉
勤工俭学
3上一篇 2018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勤工俭学

□ 合肥 日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中学的人,可能都还会记得在那个年代,一到放暑假,很多学生都会到工厂里去勤工俭学。我也不例外,记得上高一那年暑期,我有机会到合肥造纸厂去勤工俭学。

合肥造纸厂,位于合肥东郊。我在厂里勤工俭学的工种,就是在厂外的一堆堆堆集如山的废品中,把废纸、纸箱、旧书刊分拣出来,然后装上平板车子,再运到化纸浆的车间里。这一工作看似十分简单,但做起来不仅十分难以煎熬,而且还十分的累。尤其是这些废品都是从各地废品站回收来的各种各样废纸,经过风吹雨淋,再经盛夏火辣辣的太阳一暴晒,废纸堆里就会散发一股股发霉发臭刺鼻难闻的味道。尽管上班时间都戴着口罩,但也很难挡得住这刺鼻的气味。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天的工钱是4毛5分钱,一个月工资才能拿到11块多钱。一个暑期,就能挣上20块多钱。别看这钱现在看少的可怜,但在当时,可是很值钱的。那时候,我们上中学一个学期的学费,也不过四五块钱。况且那时去勤工俭学,也不完全是为了钱。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更早地去认识社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锻炼自立能力。

我家离厂回来路上约有十几公里,如果要是抄近道至少也要有10公里。刚上班头几天,还是志高气昂、兴致勃勃的。每天一早就带着装有午餐的饭盒子,骑着自行车出门去上班了。可没干几天,新鲜劲一点点都没有了,再加上每天干的活又苦又累又脏,灰尘又大。有时回来不仅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而且还一身臭汗,甚至脏的满脸是灰,只露两双眼睛。自己长那么大,那儿受过这等苦呀?对此,我也曾打起了退堂鼓。心想:这勤工俭学不像平时学校组织去学工学农学军那样轻松呀!上班没几天,全身上下在野外作业,被太阳晒得跟“非洲人”一样黑……可转念一想,在工厂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天的生产量大致一样,如果突然辞职不去,其他工人就得多干些活,这样不是更对不起大家了吗?

想着,想着,脑海突然闪现出早在1919年到1920年,我国就先后分17批约1700多名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这其中还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漂洋过海到法国边留学、边勤工俭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工俭学的事迹激励和感染着我,况且我不就一个暑期嘛,再苦再累再脏,咬咬牙,坚持坚持,就顶过去了。再说那时候我十分喜欢读书,但由于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加上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几乎没有买过什么课外读物。正好在造纸厂勤工助学,可以不花钱就能从厂里回收的一堆堆废品中寻找到许许多多珍贵的书籍看看。但是这些书只能看,不能带出仓库的大门。因为这些书都是公家的,公私得分明。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我看过的《中国画语》《青春之歌》《红旗谱》《林海雪原》,都是在中午休息时,师傅们吃过饭,躺在废纸箱上睡觉。我就躲在一旁,边看边把书上的好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有几次,看门老师傅见我那么喜欢看书,就说:“小伙子,你喜欢就带回家好好看!不过到时别忘记把书再还回来!”只要一听到看门师傅这句话,我都是满怀欢喜。有时为了能迟几天还书,我还学会“讨好”看门师傅,从家带点菜给他吃。

短短暑期一晃,就这样过去了。这个假期勤工俭学虽说苦点、累点、脏点,但我却深切感到特别的有意义,也十分值得。不仅挣足了一年的学杂费,还体验到工人的辛勤劳动,更为关键的是我还免费读了十几本好书。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