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5%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人工费变高了,59.0%的受访者觉得大城市生活成本催高了人工费。对于现在人工服务存在的问题,63.8%的受访者认为是消费者和工人之间信息不对称。68.8%的受访者建议规范人工服务收费的定价标准,划定合理范围。(12月4日《中国青年报》)
十元材料百元人工,这也不怪超七成受访者觉得人工费变高了。但严格意义上说,也不能把材料费用高低与人工成本画等号。必须看到,人工成本被推高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在行业与行业之间,或者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繁杂的中介环节,造成了用人单位或者个体与劳动者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一些工作的人工成本被推高了,但实际上真正干活的人却没得到多少工钱。
再有就是,由于一些中介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只扮演着牵线搭桥干活的角色,非但不给劳动者任何福利与权益方面的保障,还出于成本考虑、规模条件限制,不给也不能给劳动者提供较为专业的培训,很多劳动者都是凭以往的经验,或者在某处学到的一些技术,就被中介推荐去做一些技术活,这就导致 “人工成本不菲,服务质量不高”的尴尬。
很显然,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尊重劳动者,但如果说,这种用人单位或者个体与劳动者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不到改变,以及中介单位只管坐收渔人之利不管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格局得不到改变,一些用人单位和个体付出了高额的成本,却连个起码满意的服务都没有,又该从何说理?
一言以蔽之,要消除人工成本费之尴尬,还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加强对平台的监管,防止平台哄抬价格,并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寻找到供需的平衡点;再如,组织正规劳动者服务队伍,督促相关组织单位或者机构,在强化对劳动者培训中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