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安大共进
谷雨的雨
3上一篇 2018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谷雨的雨

□合肥 王张应
 

丁酉年谷雨那天,合肥地区真的下雨了。

名中带“雨”,谷雨时节多雨,便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

雨生百谷。自称“明农隐士”的王子进《二如亭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天不下雨,地上无水,怎生百谷!再往前溯,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说更为明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个读去声的“雨”是一个动作,水从天上来,一个降落过程。

清明育种,谷雨插秧。在家乡皖河流域稻作文化里,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时令,它关乎一年生计,是水稻插秧季节。这时节,雨是最寻常的,说来便来,一下便是三两天,似乎总把旱地湿透,把水田灌满。至今记得儿时读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箬笠和蓑衣已进农业博物馆了,四十年前,家乡谷雨时节,田畈上却到处飘动着箬笠和蓑衣的影子。“早插黄秧早生根”。水稻插秧不宜迟,到了立夏就算迟。谷雨时节,乡人起早摸晚,抢着把秧苗插下。别说斜风细雨,就是狂风暴雨,那些箬笠和蓑衣依然浮动于水田里。

“杨花落尽子规啼”。前几天,气温飞升,一度高达二十八九度。暖风中,合肥城里竟有雪花轻扬。那可不是真的雪花,是些从高大的白杨树枝叶间飘飞的绒花。早晨,走在小区里林荫道上,听着树上啁啁啾啾鸟鸣,偶尔从远处传来“布谷——布谷”。驻足静听,那声音来自合肥城中山——大蜀山。它好像是一种提醒,告诉人们又到了一年一度“播谷”时间,赶快行动吧,节令不等人,千万别误了农时。它又最能催生乡愁,“布谷布谷”之声,听起来好似“不如归去”。归去何方?当然是家乡,或者故乡。当真,会有不少人从异地他乡大小城市里返回家乡,他们走出车间,离开工地,挤火车,赶汽车,暂时回到家乡,斜风细雨里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家乡皖西南地区,谷雨时节是忙季,忙的是把水稻秧苗插下去。乡人起早摸晚,劳累辛苦是必然,可忙中也有乐。谷雨是播种季节,也是收获季节。这时节最大收获是茶叶。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节后,气温迅速回暖,山上的茶树睡醒,突然睁开了眼睛。宛如鸟雀的小舌头、少女秀眉般的嫩芽,沾着露水,饱吸雨水,一个劲地往上蹿,后一个时辰与前一个时辰不是一个样。茶香诱人。性急的人,清明一到便下手了,抢先尝鲜,尝尝“明前”茶的滋味。在乡人眼里,春茶最好出在谷雨前后那几天。茶叶汁水已经充足,却又保持鲜嫩。乡人最爱喝谷雨茶,称之为“谷雨尖子”。

其实,谷雨喝新茶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谷雨品茗诗作。唐代诗僧齐己《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谷雨春山,云雾芳烟,向晚煮茶,嫩绿花泉,那种鲜香时隔千年犹闻到。清人郑板桥留有《谷雨清》:“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谷雨时节,雨后天晴,翠竹亭亭,新叶萧萧,一杯香茗,三朋四友,坐饮其间,该是多么惬意。乡人品新茶,没有这些文人雅士的闲适,他们只能忙中偷闲尝一尝这个春天赐予他们最醇厚最甘冽的滋味。凭着自己的经验,他们相信谷雨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即便下雨,谷雨这天人们也会去山上采摘一些新茶回来,放在铁锅里炒出水分,揉出茶汁,用炭火焙干,再煮着喝。可以想见,那茶味有多酽。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便是夏天。春天意犹未尽,夏天匆匆赶到。谷雨季,春夏之交总有一番争夺,你进我退,来来回回,难分胜负。谷雨的雨,好似一位和事佬,于春夏之间斡旋调停。终于,春天心平气和,夏天也不再急躁冒进。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