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老去的炊烟
小镇茅肆
补锅
爷爷和粮食
3上一篇 2018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爷爷和粮食

□ 漆武
 

粮食,就是“命”。这是爷爷这辈子对粮食的诠释。

爷爷生于1923年,位于大别山腹地金寨县斑竹园镇。那曾经是个四面环山、峰峦起伏,与外界隔离的边陲小镇。爷爷6岁时成了孤儿,依靠邻里相助、亲戚接济,才得以生存。由于过惯了食不果腹、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见过荒年粮价比天高,仍粒米难求,因此在爷爷心里,有粮就能活命。

爷爷对粮食的“钟爱”,因年幼的缘故,我自然不会明白。小时候,爷爷疼爱孙子在方圆数里是出了名的,“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也不为过。他能容忍我很多过错,唯一不能容忍的是我对粮食的不尊不敬、糟蹋浪费,哪怕一丁点也不行。

那时,我吃饭速度快了,就会不小心遗落三两粒米饭到餐桌上。这时,爷爷眼睛突然一亮,迅速拾起送到嘴里,连忙嘱咐道:吃饭要专心,要爱惜粮食,粮食就是“命”。

把粮食看成和命一样珍贵,自然也会储粮。那时,左邻右舍很是羡慕我家的粮仓,堆有足足三四米高,少说也有三五千斤。粮仓是爷爷特意请村里的篾匠师傅,用老屋前的斑竹编织而成,一圈一圈地垒叠围起来,再用塑料布盖住顶端,一个圆柱形粮仓就形成了。爷爷说:有粮仓,心不慌。

爷爷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收获的季节。虽已是古稀老人,却浑身上下是劲,打谷场上活跃得倒像个小伙子,总是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农村很多庄户人家,经常卖粮换钱补贴家用。而我家却从没有卖粮的习惯,那堆在粮仓里的粮食在爷爷看来就像“命”一样,碰都碰不得,就更别提卖粮了。

尽管如此,爷爷也不是吝啬的人。遇到不好的年景,邻居家粮食不够吃了,爷爷会很大方地借出三两担粮,待来年收成好时再还上。记得,有一位邻家叔叔缺粮,借了一担粮,后来给爷爷钱,却被爷爷拒绝了。

如今,大山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徽派“小别墅”美如画,村村通修到了家门口,农村的土地开始流转种上了经济作物,精准扶贫又筑起一道幸福网,老百姓腰包鼓了起来,在家门口超市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村里人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如今爷爷已离开我们五年了。爷爷对粮食的那份情谊,恍若隔世、如同梦中。也许,只有经历了荒年、走过了苦难,才更懂得幸福的味道。爷爷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下去。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