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 莫欣
休后我常年坚持游泳,无论寒暑,每天游半个小时左右。曾看到专家的介绍,这项运动最适合老年人,一是避免了地面对骨骼的撞击,保护了关节;二是不会与人产生碰撞,少了意外的伤害。
我是从初中时开始学习并酷爱游泳的,在此之前,却有着"恐水症",曾有数次溺水的记忆。
第一次是与外婆住在芜湖陶塘边,她去塘边上的跳板上洗衣服,我跟在后面,踏上跳板,颤颤巍巍,望着水里游动觅食的小鱼就想去捞,刚蹲下来就滑了下去,待外婆转过身来,我已在周围一片惊恐声中没顶了。外婆眼疾手快拽着衣领把我拖了上来,一边大声骂着:"你这个摊炮子的,不让你来,你非要跟着,淹死你才安稳。"
第二次是1954年发大水,我和母亲住在位于陶塘边上的单位宿舍里,半夜床飘动起来,鞋子都被水冲走了。白天,大人们在搭起的跳板上办公,来来去去都在跳板上走。我也是不老实,跟在后面蹦蹦跳跳,一下子歪倒掉入水里,一个姓徐的叔叔急忙从后面上来,弯下身子把我提溜上来,我已连呛了几口水,混身湿淋淋,惊吓得大哭。
两次都是有惊无险,但我从此不愿再到水边去了。
以后我隨着母亲调动工作在合肥上小学,一个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姓黄,他的父母都是东南医院的牙科大夫,家就住在现在长江路的安医门诊部后面,我常去他家玩,在一起躲猫猫,一不小心就钻到旁边的大房子背后,事后听说那就是放死尸的太平间,吓得汗毛倒竖起来。五年级时,他在梅山路安医大塘里划水淹死了,从此教室里他的座位空了,我晚上一闭眼,就想像他被人从水里捞上来的模样:双眼紧闭,面色苍白,腹胀如鼓。
到上初中时,省体育场离得很近,业余体校来招生,班主任娄老师就推荐我参加游泳队,我就说了以往溺水的经历,誓死不从。体校一位年轻的徐教练就过来与我聊天。他说,会教我踩水,在水里走路如履平地,今后就再也不会溺水了。我听了动心,就跟着他去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去参加锻炼,学会了蛙泳和自由泳。
高中考上了一中,仍保持着这项爱好,常常打过篮球后翻墙头到雨花塘游泳。1966年大串联时,我和同班的戴姓同学到了上海,曾在寒冬腊月深更半夜跳入黄浦江救起一个溺水的女青年,被上海人誉为"红卫兵小将舍己救人"。事后想起来其实后怕,要是没有这段从"恐水"到爱好的经历,哪会有如此大无畏的救人之举。
还是古人说得好:“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任何时候,因噎废食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