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手滑”转错账 如何纾解
“产品追溯”虽好 “重建轻管”需防
打击雨灾谣言 也要重视公众合理关切
非常道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8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微信“手滑”转错账 如何纾解

□杨玉龙
自认倒霉 王恒/漫画
 

移动支付方式给好友间转账带来了便利,但这样的“乌龙”也时有发生:不小心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客服,但当客服始终让你“与好友协商解决”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网友感叹,失手点错就只能自认倒霉吗?(7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

任谁转错账也是一件恼火的事情。以微信转错账为例,碰上通情达理的,自然能够原封不动地退还回来。一旦遇到人品不咋地的,要回来的希望就十分渺茫。诚如新闻中的案例,黄先生误加了对方为好友,且误将钱转给了对方,一转就转了8万多元,然而却被对方直接屏蔽拉黑,尽管通过微信官方等求助,也终归于事无补,自认倒霉。

自然,“手滑”有错,毕竟自己在转账时,没有进行认真核实。但是,对于收款的一方,明知对方转错账还不归还,不仅不道德且或嫌触犯法律,不过,遗憾的是,对于微信转错账,我们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也就意味着维权很难。

对于“手滑”的代价,不能只让用户来承担。笔者以为,应该靠技术和情理共同来纾解。其一,从技术层面讲,平台应该做好相关警示,而且有必要建立更完善的事后保障机制。比如,就有专家建议,微信转账可以采用一定额度内默认实时到账、超出额度延时到账的机制;还如,可以强制用户输入身份确认信息等,以减少转错账的发生。

其二,从情理方面讲,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应少一些贪占心理。比如,面对不明而来的转账汇款等,不妨主动和对方核实,如果是错转及时归还对方很重要,这也是做人的本分。

同样,从法律层面讲,《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可以说,收到错转的钱,看似是美事一件,但作为不当得利,已然涉及到法律问题。况且,凭借现有的科技手段,想查找到收款人,并非不可能。因此,对收到错转钱的人而言,须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及早归还。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