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党员
粥味绵长消炎夏
30年前我们这样过夏天
铁 匠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粥味绵长消炎夏

□章铜胜
 

藕粥是家乡的美味。“藕粥一瓯深紫色,略添甜味入饧糖。”在水乡,新鲜的藕粥是常见食物,粥中藕和米深深的紫色格外耐看,飘出的藕香,再加入红色饧糖拌和,自然放凉,尝一口香甜宜人,滋味绵长,这种香甜,给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盛夏,绿豆收获,家里常煮绿豆粥。父亲在地边埂畔种上绿豆,既不占地,也有所收获,这是善于打算的父亲的精明。放暑假的时候,我拎着竹箩,沿着地边,将绿豆黑色的豆荚一个一个摘下来。母亲在新煮的米粥里添上一大把刚收获的新绿豆,煮好的绿豆粥淡绿清香,这是母亲平常日子里的精细。从深紫到淡绿,粥的颜色变幻着简单生活的多姿多彩,一样的秀色诱人。

粥好吃,但不易煮。煮粥要有时间、耐心和经验。李渔在《闲情偶记》饭粥篇中说,“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上清下淀的粥,是放水过多,火候不到,煮粥要先大火煮开,后用小火慢煮,这是粥的速成,花的时间不多,但也要有些耐性。

好的粥,“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好粥放水要凭经验,适量为上,水放得少,煮粥的过程中羼水,水米分离,粥就淡而无味了。

乡下,利用灶间余火煨粥,时间和温火成就了一碗好粥,母亲常说这样的粥融融团团,水米交融,吃了最养人。

陆游喜欢吃粥,他在《秋思》中说,“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枫林下,与邻翁啜粥,闲谈岁时丰歉是有意思的。

陆游乡居,夏夜清凉,人睡得深沉,晨起疏懒,不愿理饮食事,洗漱中,一股粥香从厨房飘出,忽想起自己昨夜放在灶下余烬中煨的一罐豆粥,经过了一夜,“地炉夜热麻秸暖,瓦酺晨烹豆粥香。”在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树影斑驳里,在鸟鸣虫唱中,捧一碗豆粥,佐半碟小菜,享一晨的清闲,多惬意,“不是有心轻富贵,从来吾亦爱吾乡。”

如今,一碗香浓的粥是会勾起我们浓浓的乡居之思。七月粜新谷,新米登场,母亲常煮白米粥吃,我心里老大的不愿意。吃多了,慢慢喜欢上白米粥的清香、醇厚,佐以小菜,确是消夏的好东西。母亲煮白粥,大概是想让我们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生在农家,常食粥,也是让我们感恩田作之苦吧。新米上市是农村收获之时,丰时当思歉日,一碗粥是俭省着过日子的态度,其滋味也更绵长。

嘉兴人吕渭老说,“粥鼓未鸣灯火暗。无恩念。断崖古木横藤簟。”夜色渐浓,断崖古木下,知己者二三人,聚坐藤簟之上,相谈甚欢中,腹鸣声起,盼营中粥鼓敲响。这样的夏日欢聚清谈,消磨日月,多有趣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