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毕业季来临,就业性别歧视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用人单位招聘“假公平、真偏见”,女性陪笔试、陪面试、陪实习,最后却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当前女性就业现状如何?半月谈记者展开了调查。(6月25日半月谈网)
长久以来,就业性别歧视,是每年就业季驱之不散的阴霾。一些用人单位搞“假公平”,“暗地里”他们“宁选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使一些求职女性最终成为“陪练”。我们常讲,妇女能顶半边天。求职“陪练”让“半边天”情何以堪。
消除求职“陪练”尴尬,不能仅靠用人单位道德自律。既然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首因是结婚、生育成本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也理应在此处寻找。其实,此前已有社会组织发声,呼吁结婚生育不仅是女性权益,也是对人类繁衍的奉献,别把结婚、生育成本的账只算到女性头上。但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让这句话落到实处,如何用法律手段对用人单位给予“硬约束”,如何建立起生育成本社会化的机制,从社会层面上,承担起女性求职者将要面临的孕产期休假等劳动力价值的减损。
生育行为本应为全社会所关注和支持。事实上有不少国家意识到解决女性工作和育儿家庭责任之间冲突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新西兰带薪产假中的“薪”是由政府发放;俄罗斯产妇半薪产假中产妇所领工资40%的补贴由国家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这此做法,一方面向社会传递了育儿责任的正面信息,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女性育儿负担,有助于保护女性的就业权利,所以在这些国家,女性求职很少会遭遇性别歧视。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要,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确立性别平等、保障就业公平同样是这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有理由相应,只要全社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多方面积极探索,共同发力,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语境下,求职“陪练”就可最大化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