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专家组成农民“智囊团”
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创新高
我省三项目获批 创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项目
政企联动 消除树障隐患
淮南毛集实验区一省“861”项目奠基
一张特殊的“保证书”
环卫工拾金不昧 请民警帮忙寻失主
肥西县事管局启动公共机构宣传月活动
我省“中国好人”达1209人 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下一篇4 2018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300多名专家组成农民“智囊团”
安农大科技专家群体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 曹雷 记者 于彩丽
 

在优质水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农学院武立权教授的记事本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日程:参加水稻高产学术交流会,到基地查看水稻长势,为大户做培训……然而,“一个人单打独斗,解决不了三农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为此,安徽农业大学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跨学科联盟团队,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支支乡村振兴“智囊团”。

水稻产业专家让稻田长出“金”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武立权教授一直希望通过创建安徽稻作区丰产优质高效样板田,让农户看到丰收的希望。自2010年起,武立权团队在庐江、凤台、定远等地开始尝试开展高产高效示范田建设,通过不断摸索,并于2015~2016年连续两年成功创建高产样板田。

2015年12月,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验收专家组鉴定,武立权团队郭河试验区的全程机械化精确管理百亩连片示范方麦茬稻平均亩产927.7公斤,创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麦茬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新纪录。2016年11月,百亩连片示范方麦茬稻平均亩产968.55公斤,再次刷新了纪录……

稻米品质和产量往往存在矛盾,如何在优质稻米生产过程中提高稻农的收入?武立权带领团队从全国各地收集了200多个适宜安徽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并从栽培措施、生产优势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挖掘水稻品种的品质潜力,优中选优。针对皖西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武立权团队因地制宜开展实地调查,决定在该区域生产有机稻,经过攻坚克难,把皖西高山有机米打造成了特色品牌,目前金寨县高山有机米种植面积由2011年5000亩,发展到2017年的20000亩,亩产由原来200斤提升到现如今的600斤,亩纯效益达到1500元以上。

生态养殖专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

1986年是安徽农业大学开拓“大别山道路”的第一年,也是动物科技学院李福宝老师踏上“大别山道路”的第一年。30余年来,他不辞劳苦地奔赴皖南、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历经50多个市县,100多个乡镇,开设技术讲座300余场(次),进猪舍、羊圈,钻鸡舍、牛棚,先后培训和指导养殖技术一万余人次,到养殖场(户)现场指导500余次。

2014年和2016年初至今,李福宝老师担任大别山试验站金寨县生态养殖产业联盟,以及皖西北(临泉县)试验站草牧业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此后,李福宝老师走遍了金寨县和临泉县90%的乡镇村庄,为金寨县黑毛猪、大别山黄牛、皖西白鹅和临泉县的安徽白羊及肉牛育肥等生态养殖企业(大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300多名专家组成乡村振兴“智囊团”

“一个人单打独斗,解决不了三农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为此,该校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跨学科联盟团队,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形成一支支乡村振兴“智囊团”。

这种团队作战的优势,正点中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命脉”,变“散兵游勇”为“正规军”,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仅2017年,他们就为安徽各地引进新品种599个,示范新技术266项,开展技术培训401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785人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共取得新型专利53项,发明专利22项,制定标准、技术规程27个。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