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民朱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网红减肥药”,按要求每天服用三包,没想到两天后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呕吐,可体重一点没减掉。后经权威部门检测,减肥药中含有西布曲明等违禁成分。近年来,各类违法添加西布曲明的“特效减肥药”层出不穷,相关案件在多地发生。这一早在2010年就被明令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禁药”禁而不止,甚至变身“网红减肥药”。(6月7日新华社)
从频见报端的新闻不难发现,“禁药”成网红减肥药,不仅客观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生活的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缘于此,许多人对减肥、美容、整形等,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意愿。在这样的现实下,“减肥药”的确是可以钻的空子。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些人缺乏对减肥的科学认知,导致了许多非法之徒趁虚而入。比如此前苏州警方办理的“舒立轻”特大假减肥药案,再如此次的事件,则都属于此列。
一旦出了问题,许多人都会质问:监管去哪儿了?这样的质问很合理。但一些现实情况也无法忽视。这些“禁药”成网红药的案例,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精准地避开“监管地带”。比如,他们先会起一个时尚的名字,如“左旋肉碱咖啡王”“巴西果蔬塑身压片糖果”等,听起来很有科技含量,然后再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一对一私下分销、零售、支付、快递。整个过程直接避开了工商、食药监等监管环节,甚至连网购平台都没有用,直接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就完成了所有交易。这要监管到位,难度系数的确极高。
这般现实也证明一点:传统的监管思维、监管路数、监管套路,一旦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可谓完全失效,很难从根本上去堵截和防范这类假冒伪劣药品。至于事后的打击,办案民警也需要奔赴全国十多个省份取证、抓捕,执法成本相当高。而在这样的事情上,仅仅依靠事后的打击也远远不够。这般现实便意味着一点:堵住这些假药背后的漏洞,除了事后的强力打击外,还需要有更多积极的行动与作为。
因而,只有平台、个人和监管部门一起发力,避免“禁药”成网红药才能真正从梦想照进现实,也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