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量子”,读者可能会想到量子力学、量子纠缠等“高大上”名词。作为一个物理概念,量子还能和食品挂钩,带来不一样的功效吗?近日,一款名为“量子饮粒”的饮品引发关注。该产品宣称可改善三高、心脑血管等疾病引发不少质疑。(5月21日《新京报》)
量子是现代物理学概念,迄今还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饮料搭上量子的“车”,无疑是为了给人带来此款产品具有“黑科技”支撑的印象。平常饮品,摇身一变,就不仅有了高科技感的产品名,更有了“保健”功能。
但食品工程专家表示,其所宣称的功效站不住脚,只是将平常食品包装成有保健功能,堆砌科学名词忽悠消费者。律师指出,非保健食品宣称保健功效,可能构成虚假广告。
由此,“量子饮粒”不过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虚假广告中的最新一例。国家工商总局曾公布涉嫌违反《广告法》的十大典型案例,基本上都是误导消费者并进行虚假宣传。比如舒尼迩滴耳油的广告中宣称“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如果使用了该产品就会“交流无障碍,听力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了”,无数人因此上当受骗,虚假广告已经成为不法厂商的暴利之道。
虽然人们对于虚假广告深恶痛绝,尽管新《广告法》对整治虚假广告被称为“史上最严”,但“吹牛”广告依然大行其道,表明“史上最严”的落实,并没有真正到位。这当中暴露出的,正是监管的软弱、乏力、滞后。而诸如“量子饮粒”这样的产品,也正是钻这样的空子,打“时间差”,等到被责令下架销售,早已“创造”了可观的销售“业绩”,甚至已赚得盆满钵满。
显然,对于这些虚假广告,有关部门除了监管的到位,还应将监管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堵截,凡发布涉及“保健功能”的广告,必须进一步严格审核程序,凡有不实内容,一律不得发布。如果广告商不经有关部门审核擅自发布,应同时追究责任,从而根本不让这种哗众取宠的虚假广告有“露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