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岂能让消防栓“签收”?
非常道
“道长”卖“符咒”不能只靠消费者防范
高考将至 信“保过”不如靠拼搏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考将至 信“保过”不如靠拼搏

▋徐建辉
 

2016年,考生许一杰和父亲与某培训班负责人李佳静签订了一份“保过协议”。双方约定三个月辅导总费用为5万元整;李佳静承诺如果因非不可抗拒因素,许一杰2016年山东省高考文化课未过285分,需退还已付的5万元,并额外补偿2万元。但后来许成绩未过线要求退款却被拒绝。双方因此闹上法庭。近日,法院认定双方均存在过错,酌情判令培训机构返还辅导费1万元。(5月13日《法制日报》)

乍一看,这种“保过班”不仅口头承诺“保过包赢”,而且一般还会与考生或其家长签订看上去正儿八经的协议合同,明确写进“无效退款”的约定条款,让人觉得白纸黑字,又多了几分牢靠,这时候再加上培训机构诸如“名师大牌”“辉煌战绩”等一阵阵云里雾里的信心“加持”,很多人就会信以为真,果断交钱报名。

殊不知,这种不论报名者成绩好坏、底子厚薄,一律收钱“保过”的承诺本来就有违客观规律,而且从实际来看,尽管看似都有协议约束,但常常还是会暗藏诸多猫腻陷阱,让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入套。并且“交钱容易退钱难”,最后想从培训班那里把钱要回来,绝非易事。

例如在报道中的这起“保过争议”中,双方当初确实签定了类似“保过协议”,如果按照约定,保过却未过的情况下,不仅要全额退款,还要额外赔付2万元“补偿金”。然而,就是这么一份看起来万无一失、公平合理的“保过合同”,到头来当事考生不但没有考过,更别提那2万“补偿金”了,就连自己交纳的5万元培训费对方都不愿意退。因为当时协议约定的退款条件是“非不可抗力”,而事已至此培训班就是一口咬定他们已经履行了协议规定的“培训义务”,但考试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之不是他们的“错”。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又能怎样?

可见,“保过”培训与“保退”协议均不靠谱,眼下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更应擦亮眼睛,不要随意轻信。只有将通过考试的希望和保证寄托在自身平时积累与拼搏奋斗上才更靠谱。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