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百忍之张
人间亦有神仙居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忍之张

 

□合肥 王张应

曾经留意到“百忍”作为堂号,悬挂在张姓人家的厅堂里,位置在祖宗牌位之上。

窃以为,“张”与“百忍”似乎不该相提并论。望文生义,二者恰好相反。“张”是力量象征,有强烈进取意识,甚至有进攻意味,这与“百事隐忍”的“百忍”,好像背道而驰。转而一想,也很正常,这堂号里暗含了张弛之道。真正理解“百忍”,是因为瞻仰了张恨水故居。在吾乡,新落成的张恨水故居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文人墨客。作为从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一个热爱文学、敬重文字的人,偶尔回到那块土地上,自然会去看看张恨水故居。何况,在张恨水故居对面,曾经有我的母校黄土岭小学,那里有我童年记忆,少年梦想。拜谒先贤故居加上旧地重游两个因素,催人移步,行走几百米便到了张恨水故居。

在张恨水故居堂厅,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块牌匾,匾上题铭:“百忍堂”。起先,以为这堂号出自张恨水之手笔,老先生素有给自己住宅命名的习惯。他曾将北京的自家宅院称为“南庐”。八年抗战时期,张恨水流寓陪都重庆乡下,他将南温泉那几间茅草屋称为“北望斋”“待漏斋”。请教张恨水故居管理者,方知原来不是这么回事。“百忍”之堂名,与张恨水本人并无关系,此乃张氏家族堂名。

“百忍”真是“百事皆忍”吗?张氏家族“百忍堂”究竟有何来历?从张恨水故居回来之后,两个问题交错萦绕在心头,形成心结,对人构成困扰,不解开它还真不行,它让人坐立不安。于是追根求源,查阅史料,终于清楚明白。

原来,张姓的来源,可以推溯到远古时代,迄今已有五千年历史。《百忍堂家谱》记载,人文始祖黄帝时代,黄帝有一子叫少昊青阳氏,少昊之子挥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了弓。当时人类生产活动以狩猎为主,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为奖励挥的发明创造,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官名“弓正”,也称“弓长”,后又将官名二字合并赐他“张姓”。张挥便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找到了这样的记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正好印证了《百忍堂家谱》的说法。

关于“百忍堂”的来历,《旧唐书》说,寿张县张家庄村(今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张公艺(公元577~676),以“忍”、“孝”治家,九世同堂,和睦相处。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唐高宗携皇后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离京去泰山封禅,归来时路经寿张县,入户访贤,访到了时已88岁高龄的张公艺。高宗问张公艺如何治家,张公艺连写了一百个“忍”字,并列举不忍的危害: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听后备受感动,当即封张公艺为醉乡侯,封张公艺长子张希达为司仪大夫,还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在当地敕修百忍义门。

张公艺去世后,族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永志纪念。“百忍”二字遂成为家训在张氏家族代代相传,教育影响着子孙后代。前几天,读《张恨水散文全集》,读到张恨水有关“百忍堂”文字。年轻时的张恨水对于“百忍”之清规戒律,颇有微词。曾经感慨,何必以忍为代价来换取多世同堂!彼时的张恨水,显然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

不过,诚如张恨水本人所言,他只是个半新半旧式人物。张恨水血液里还是富含了“百忍”因子。明显体现在张恨水对家人孝悌,对外人仁厚。张恨水生于乱世,死于乱世,虽历经磨难,还是得以善终,或与张恨水所传承的“百忍”精神分不开吧。尤其在晚年,“百忍”让他免除了不少麻烦,甚至灭顶之灾。那年头,多少优秀作家生存处境十分险恶,人不能活得像个人,一些人感到生不如死,不得不寻求自我了结。张恨水算是幸运,他小心翼翼地熬到了油枯灯灭,平静而去。

张恨水的“百忍”让人想到,好的家规家训如同一把巨伞,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造福消祸,神灵一般保佑后人平安吉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