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不少市民为了错开清明节的出行高峰,已开始提前到陵园扫墓,武汉提前进入“清明模式”。据武汉市民政局统计,全市15个公墓24日共接待29.5万人次祭扫人群。武汉各大陵园墓区都推出了系列便民惠民的服务举措。(3月25日《武汉晚报》)
清明祭扫不但是我们与已故先人的一次灵魂对话,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一次对话,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众多的公共问题。换句话说,清明祭扫虽然是私事,但是也要讲究公德。
怎么讲究文明与公德?首先,绝大多数的陵园墓地都在城市郊外或乡村地区,那么在扫墓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如果能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样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如果一定要自驾前往,也要遵守交通文明和法规,避免车辆剐蹭等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他人扫墓的行程。如果墓地不远,选择骑着共享单车去扫墓,无疑更加绿色环保。
其次,清明前后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很多人都是把清明扫墓和郊游踏青“合二为一”的,那么在整个扫墓或者说扫墓后的郊游踏青过程中,就要多点生态保护意识,避免踩踏草地、攀折花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在扫墓过程中,也要听从墓地陵园管理方的引导和管理,不能任性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祭品等等。
最后,抛弃祭扫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可以借助清明节祭扫的机会,反思殡葬理念,倡导树葬、花葬、海葬等等更加生态环保,同时也能够减轻生者负担,体现社会责任意识的殡葬方式。清明清明,清清朗朗,文文明明,以往个别祭扫者在虚荣、攀比心理下,大肆焚烧各种奇葩祭品的现象,希望今年越来越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网络祭拜为代表的新祭扫方式的出现,同样值得我们去考虑。
清明祭扫,私事也要讲公德,这样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个节日,才会以文明为底色,才会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准则与要求,这显然也是先人在天之灵愿意看到的。